昊美术馆荣幸宣布将于2023年10月27日起,呈现张鼎与金氏彻平的合作展览“两个俱乐部”。本次展览回顾梳理张鼎、金氏彻平近十年创作的一百余件代表性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集中体现两位艺术家独特审美和多元化的社会视野。
展览前言
文|策展人 朱砂
公元前500年,雅典广场上的木质看台坍塌,砸伤了一些人。痛定思痛的雅典人就在卫城的南坡上,用石头建造了一座剧场,献给酒神,就有了后来的酒神剧场。此后的两百年里,相同的剧院相继在希腊其他地方出现,也就是说人们观看表演的形式在那个时候就基本形成了。到了波澜壮阔的上世纪,美术馆和剧场开始交汇,人们依旧热爱观看,热爱表演,于是随着观看经验的拓展,经过历届文化运动,概念的互相征用与合作,舞台已经无处不在了。彼得·布鲁克把剧场从传统建筑中分离出来,声称任何空间都有资格用作剧场,马尔洛的文化之家又让剧场和美术馆互为引援,隐约可以画上一个等号。到了今天的艺术家,甚至不再呼唤剧场的名字,改叫俱乐部。
张鼎很早就表现出对俱乐部的兴趣。他的“控制俱乐部”源自一件他2013年作品的名字,“是由几十个音箱设备搭建成的一个巨大的塔状舞台,也是一个繁复的声音反馈装置,它自身发出的乐音会被再次采集,并以更高的频率播放出来,最终生成一种介于音乐与噪音之间的混合物”。这件巨大的声音装置先是参加了2013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ON|OFF》,紧接着又阴魂不散的陆续参加了当年的里昂双年展;2014年上海《香格纳展库》;到了2016年控制俱乐部悍然的变成了一个由艺术家发起的“艺术厂牌”,在他的官方介绍里是这么写的:“聚集各领域艺术家、极客与音乐人,以空间、声音与巨型视觉声音装置的大型聚会”。于是在散落在各处的采访与媒体稿中,艺术家摇身变成了制作人,一个派对的组织者。
与之相比,金氏彻平的“⻘春粉丝俱乐部”是一个略显抒情的表达。据艺术家说是自己早年看演出的时候,只能在后排看到人潮汹涌的观众,而看不到演出者,于是这个私人经验被转换到他最重要的一组拼贴装置系列的创作当中去,并不厌其烦的延续到今天。于是不同于上一个俱乐部那么明火执仗,⻘春粉丝俱乐部是对个体经验的提炼,却同样汇聚了流行文化与当代艺术对社会现实的转译。金氏也在他的创作线索里呼唤表演,一方面是他在“白色释放”里引入同音乐人的合作,另一方面则是频繁的以舞台美术的形式出现在剧场当中。
这套机巧的身份游戏与命名策略在他们前一代的艺术家们身上则被称作为企业家。无论如何,在这个语境下的艺术家们早已不甘于像古代的创作者那样,那种身在暗处的孤胆英雄。在歌颂完上帝,奉承赞助人,娱乐君主和庆祝部族军事功绩后的艺术家们走向一种个人表达的同时,也逐渐从公共事务中剔除,并萎缩成一种个人消遣。所以这不仅仅是个名称转换的文字游戏,当国家使用市场机制来规范人们的观点和见解时,艺术家们就会反向的利用市场来暗度陈仓,身份政治就成了必然。企业家们想拥抱更大的世界,想要脱离私人生活的超验领域,在公共世界中获得更多的回响。制作人和舞美同样拥抱,却要换一身衣服和姿势以做区分。如果说前一代的艺术家们用“公司”之名模糊了作品和产品,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那么“俱乐部”则少了几分对抗和戏谑,却保留了同等可观的煽动性和诱惑。俱乐部观察到了狂欢和娱乐的意义,在人们长久的生活模式之中深深的嵌入,所以俱乐部是习惯和风俗的产物,是思辨的也是实践的。公司,俱乐部还是工作室,这些名称,毋宁说口号和范式在一个制度性探究的脉络中维持着一臂之隔。历代的斗争总是意味深长,概莫能外。
张鼎的新作品“电池”是由一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按照同等比例尺寸,用硅胶翻制的大型装置。硅胶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生物的皮肤质感,于是在机械,金属,石料这些古典材料之后,张鼎在其语言线索里添置了新的词汇。与此前相比,这组作品更多了一些微妙的心里温度。在艺术家一贯躲闪和隐晦的描述中,电池又同观众进一步的走进了某个巨大的现实。当然张鼎从不限于旧日的波普,他从不平铺直叙,而是将其埋在一片精工细作里。观众需要透过一层层艺术家对材料的应用,对物质超额的投入,在一系列复杂的现场调度之中察觉到一丝异样。如同德昆⻄和考克托都曾激烈的把文学比做凶杀,到了莱里斯那里就变成了斗牛。他说尽管对艺术家而言并不存在斗牛士所要面对的真正的死亡威胁,但是可以“将一只牛⻆的阴影引入文学”,引入一种正面意义上的危险与张力。那么今天的艺术家就是处在一种矛盾张力之中,一边是无限回荡的敏感性,一边是精准评估这样敏感的能力。
相比之下,金氏对现成品和材料的使用,或者说对那个坚实的现实有着更为积极的回应。他的新作沿用了⻘春粉丝俱乐部的造型以及语言,而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偶然的。不同的社会环境自然让两位艺术家在策略上有着不同的选择。而在更为宽广的文化意义里,他们又身处同一战线,至少在地域的划分里,他们同样与西方的关系敌我难辨;在一个激荡又迟疑的历史转变期,向着技术应用,向着新型的资本主义,消费和文化产业的世界。今天的人们怀疑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宏大叙事,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总之是与启蒙时期的规范相对立。今天的世界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易变和不确定的,自然也就少有深入,没有中心,只有一系列分离的文化和释义。这使得艺术家们再也不是某种单一意识形态的拥护者,他们一方面鄙视现实,一方面却身处其中。更不提高雅和流行持续的辩难,性别身份的激烈交锋,市场和权利的双重规训。复杂与矛盾的现实造就了这一混合现象,让艺术家们处在一种无可替代的语调之中。这种当代的文化形式与风格,既狂热又羞怯,既笃信又非信,与市场作用以及其他许多世俗因素交织在一起。艺术家们不再需要动人的辩论,而是缓慢消退,藏身于各种化名之后。
卡尔维诺认为一直以来都存在两种对立的倾向,一种致力于把语言变得像云雾一般,像纤细的尘埃蔓布在空气当中;另一种则是给予语言以沉重与密度。我不敢全然在这里引用轻与重的比喻,如同我不想说这是一个“双个展”,更不想提“中期回顾”,即便这些说法在客观上切中了一些问题。所以“两个俱乐部”可以是一组并列关系,这里与那里,公与私,世俗与神圣,他们时而平行交汇,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我们还能在其中看到某些熟悉的文化批判主题,看到一些作为救赎性力量的构想。当把剧场和俱乐部作为范式,把⻘年与狂欢作为语言,就是今天依稀可辨的弥赛亚。
张鼎
张鼎(1980年生,生活工作于上海)是在当代艺术界最为活跃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他常使用雕塑、 装置及影像等媒介进行创作,也常举办大规模的、积极邀请其他艺术家及观众参与的视觉-音乐现场 项目。这些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具有强烈的表演性、音乐性和戏剧性,探索与人类观念、集体 意识、意志冲突、权力以及心理和身体操纵有关的概念。张鼎的展览和项目反映了社会和政治背景 下发生的异化现象,并将具有对抗性和混乱性的场景搬上舞台。
2016年,张鼎创立了 CON TROL CLUB,这是一个与不同艺术家、音乐人和时装设计师合作举办 另类派对和聚会的厂牌,以多媒体装置、亚文化音乐和视觉表演为特色。
部分个展包括 "张鼎: 控制俱乐部",复星艺术中心,上海(2020);"高速形式",OCAT上海(2019);"安全屋",掩体空间、怀俄明计划和KWM艺术中心,北京(2018); "漩涡",香格纳画廊,上海(2017);"⻛卷残云",RAM,上海(2016);"龙争虎斗3",吉尔曼军营,新加坡(2016);"龙争虎斗2",Chi K11美术馆,上海(2016);"龙争虎斗",ICA伦敦,英国(2015);"黄金白银",奥地利维也纳克林辛格画廊(2013)。
他的作品在国际机构和双年展上展出,如第七届广州三年展(2023,广州);阿斯特鲁普-费恩利现代艺术博物馆(2017和2007,挪威奥斯陆);里昂双年展(2013,法国里昂);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2012,美国)等。
金氏彻平
金氏彻平探究日本当代文化中的大众消费议题,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材料,运用现成品和漫画形象创作出既妙趣横生又惊人耸动的雕塑作品。他成长在过分刺激且图像泛滥的文化中,将过度消费所产生的废物相互嫁接,创作出糖果色的雕塑和以漫画线条为元素的版画。自2002年开始,金氏彻平创作了标志性的系列“白色释放”,将活动人偶、塑料仿真食品和其他小物件组成类似于建筑的结构,并在上面覆盖粘稠的白色树脂。这些拼贴物在形式上既静且动,具有不可思议的吸引力,指向着它们所体现的那些毫无关联的事物。无论在物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它们的特质都是多重层次的、被合理化的,通过复杂的组合关系,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金氏彻平1978年生于日本,现生活工作于日本京都。他于2003年获得京都市立艺术大学雕塑硕士学位。他的作品曾在千叶原湖畔美术馆、纽约日本协会、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香川猪熊弦一郎现代美术馆、京都艺术中心、新加坡泰勒印刷学院、北京UCCA当代艺术中心、神户兵库县立美术馆、神奈川横滨美术馆、广岛市现代美术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布达佩斯当代艺术博物馆、东京森美术馆、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首尔国立大学美术馆等多地展出。他曾获 Sovereign亚洲杰出艺术奖(2016)、京都市新人奖和盛开野花奖。他的作品被多家日本机构收藏,包括横滨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广岛市现代美术馆、香川高松市立美术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丰田市美术馆、金泽21世纪美术馆。同时还被一些国际机构收藏,包括昆士兰美术馆、布里斯班现代艺术馆、北京UCCA当代艺术中心及KADIST收藏。
朱砂
朱砂,1988年生于南京,设计师、策展人。通过多方位的合作,他广泛地介入不同形态的文化实践,弥合与拓展公共领域的多样性。2014年成立一千遍工作室。作品获东京TDC提名奖、台湾金点奖、金衣奖、德国German Design Award、米兰A design、苏格兰国际海报节、纽约TDC等奖项。
他近年策划的展览包括“阿那亚海报节”(2020);“社会细节”,金鹰美术馆(2020);“物!物!物!”,十点睡觉艺术空间(2021);“候鸟300”,阿那亚戏剧节(2021,2023);“局部城市”,瓦美术馆(2021);“旧时今日”,星空间(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