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3年11月8日至12月12日在蜂巢|上海推出艺术家林寿宇的个人回顾展。此次展览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国际发展部总监邵依洋策划,伦敦林寿宇基金会学术支持,特别致谢:Jean-Claude LIN Lü-Dun林履敦; Jean-Pierre LIN Sao Ming林少明; Sumi A R LIN; Katya LIN LODGE; Malu R J LIN SWAYNE。展览将聚焦林寿宇于1950至1980年代的重点创作,是林寿宇首次在中国大陆画廊的大型个展,也是蜂巢自2015年华人抽象大展“秩序的边界”后二度推出林寿宇先生的作品。
林寿宇,1933年生于台中雾峰林家宫保第,自1952年起旅居英国三十余年,2011年逝于台中。作为战后抽象艺术的代表,林寿宇曾于1964年参加第三届卡塞尔文献展,是首位参展该展览的华裔艺术家,并在随后的1967年与朱德群、赵无极等人一道入选第四十四届卡内基国际美术展,并与弗朗西斯·培根同时获得“威廉佛瑞纪念收藏奖”。胡安·米罗曾就其作品评价道:“林寿宇在白色的世界中,无人能及”。林寿宇的作品被众多极具声望的公共收藏机构所典藏,包括但不限于伦敦泰特美术馆、丹麦的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利物浦的沃克美术馆以及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林寿宇自幼即接受丰富多元的文化熏陶,英国米尔菲尔德学校的学习经历,使他沉浸于艺术与美学思想之中,随后他便在1954年考取了伦敦综合工艺学院(今西敏大学),研习建筑与艺术。林寿宇于创作初期进行了大量具象及抒情抽象油画的实验,并以“Lin Show Yu”为名发表了大量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未满足他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上世纪50年代后期,拥有建筑与视觉艺术双学位的林寿宇,透过风格派、具体艺术、包豪斯、硬边、色域一派相承的“冷”抽象的系统,自然而然又轻易地让几何抽象、极简主义过渡到画家自己的绝对主义,伴随创作手法的逐渐精简以及美学观念的去芜存菁,他逐步转向几何抽象的立体作品的创作,“极简浮雕”于他对画面的雕琢中不断浮现,并成为其风格转型的关键节点,也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以“Richard Lin”为名发表作品。建筑专业的出身,使林寿宇深受包豪斯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和影响,在将其中的精确、严谨和绝对活用于自身艺术创作的同时,他还创造性地将东方老庄的哲学思考、中国的泼墨山水概念以及中国文人画中的“留白”空间融入到创作当中,在战后抽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间接掀起了国内有关“几何抽象”以及“极简主义”等西方艺术史创作风格的探讨。
林寿宇/ Richard Lin Show Yu
1962年3月3日/ 3. March, 1962
1962
布面丙烯油彩/ Acrylic and oil on canvas
127×91.5 cm
林寿宇/ Richard Lin Show Yu
从车道眺望河口/ The Estuary from The Drive
1971
布面油彩、拼贴/ Oil on canvas and collage
101×152.5 cm
林寿宇/ Richard Lin Show Yu
无题(黑色太阳)/ Untitled (The Black Sun)
1958 - 1960
布面油彩/ Oil on canvas
152.7 × 127.5 cm
“撰写林寿宇的作品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篇序言谨代表我个人对他创作核心的思考和提炼,包括童年时亲眼目睹的经历以及之后数十年的思考,我将尽可能地援引林寿宇遗产文献档案作为相关说明。我试图尽力重塑他创造力的灵感来源和众多影响。林寿宇基金会特此致谢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尤其是国际发展部总监邵依洋(Laura Shao Yiyang)和她的团队为此次展览所作出的努力。我们非常荣幸能够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合作。”
林少明
林寿宇之子
林寿宇基金会代表
Richard Lin in his studio,
1964 (B/W Photo),
Lewinski, Jorge (1921-2008) / Private Collection
© The Lewinski Archive At Chatsworth / Bridgeman Images
林寿宇 | Richard Lin Show Yu
193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