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碧云美术馆荣誉宣布,日前携⼿德国对外⽂化关系研究学院(ifa)和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化教育处,向公众推出国际当代艺术界最重要和最具影响⼒的观念艺术家之⼀——罗斯玛丽·特罗凯尔(Rosemarie Trockel)在中国⼤陆的⾸次个⼈展览“解密:罗斯玛丽·特罗凯尔的早期艺术创作”(以下简称‘解密’展)。
罗斯玛丽·特罗凯尔于1952年11月13日出生在德国施韦尔特,在学习了社会学、人类学、神学和数学之后,她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出于不同领域知识系统下的训练背景,80年代初,她即以羊毛编织绘画、雕塑、拼贴、陶艺、素描和摄影作品等各类媒介当中交织着微妙而狡黠的美学批判和社会策略著称——包括对女性社会角色的重新诠释、对文化范式的实践反思和对艺术商业体系的抗拒意识,以及人类和动物多边关系的生态倡议等。在她勤于文化谱系和物质重构的符号创作当中,可以看到艺术家为直面视觉的隐喻和感知的表征,而打破各种艺术风格的类型影响,诸如对于波普艺术、极简主义、欧普艺术和抽象主义等图像语言的重新排序和书写,以及对约瑟夫·博伊斯和马赛尔·杜尚等艺术先锋的回应。
人们常说,罗斯玛丽·特罗凯尔是上世纪80年代德国唯一一位在国际艺术界崭露头角的女艺术家。自1983年她在科隆举办首次画廊展览,1985年在波恩参加首次博物馆展览之后,长达40余年的职业生涯为特罗凯尔奠定了其在20世纪艺术史上的显著地位。1988年,她的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1991年在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当代艺术学院参展,2012年在纽约新博物馆举办个展,获得广泛好评。她还参加了欧洲的众多展览,如在马德里索菲亚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伦敦蛇形画廊、布鲁塞尔当代艺术中心、里斯本文化中心、博森博物馆和苏黎世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个展,均受到高度评价。1997年和2012年,她受邀参加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并在1999年,成为第一位代表德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女性艺术家。2000年春,特罗凯尔获得了著名的慕尼黑艺术奖(Kunstpreis München)。1998年至2015年,她在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从教。2022年底,70岁的特罗凯尔在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完成了一次大型回顾展,再次掀起如潮的好评,被国内媒体平台“博物馆清单”关注并列为2023年欧洲年度十佳展览之一。
“解密”展的展品全部来⾃德国的国家收藏,由德国文化关系研究学院(ifa)组织并于2003年完成首展,之后的20年里不断在世界各地展出。非常荣幸地,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和碧云美术馆的鼎力支持下,我能有机缘和德方以及中方的专业团队通力协作,参与联合策划并克服各种技术挑战,促成该展落地上海,共同推出特罗凯尔主要创作于90年代至2000年左右的68件多元媒介作品。基于策展人古德伦·因博登于20年前搭建的展览基础和策展人乌苏拉·泽勒撰写的序言,此次,我们特邀中国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德籍院长傅无为和德国策展人安·帕恩休森提供学术支持,分别带来介绍罗斯玛丽·特罗凯尔的文章和工作坊活动。
所有看似随性和无序的选择,都是罗斯玛丽·特罗凯尔主动赋权物质媒介而编织和铺垫的一种视觉关系和逻辑系统,她的艺术由此开始充满自我表达的力量。此刻的现场,创作者消失不见,我们正站在她和作品的中间,尝试去解读那些若隐若现的蛛丝马迹。
展览将持续至6月23日。
—— 张婷博士
(中国美术学院教师,策展人,写作者)
《无题》
Untitled
17.4x11cm
纸上油彩
Oil on paper
1982
《无题》
Untitled
17.4x11cm
黑白摄影
Black-and-white
1996
《凯利》
KELLY
21x29.7cm
纸本水笔
Felt pen on paper
1994
《无题》
Untitled
29.5x21cm
纸本水笔
Felt pen on paper
1994
《正午的凯文》
Kevin at Noon
70.5x100cm
纸上彩色蜡笔
Coloured crayon on paper
2000
《被遗弃者》,纸上丙烯和铅笔,2000
《被遗弃者》
The Abandoned
58.5x90.4cm
纸上油彩
Acrylic and pencil on paper
1982
张婷 ZHANG TING
自2001年起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博物馆学研究方向博士,独立策展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张婷长期关注于国际语境下的跨文化生态和当代艺术表达,以及基于地缘关系比较的研究型创作,从事当代艺术策展、项目管理和艺术评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