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

798CUBE

活动时间:2024-05-25 至 2024-10-13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创意广场798CUBE

798CUBE即将举办国际艺术家金允哲个展《两极椭圆:情动的粒子及玄秘的流溢》,展览将是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也是他至今最大规模的展览。金允哲的艺术生涯始于1993年在德国科隆媒体艺术学院的求学时代,这座欧洲先锋艺术院校的建立,旨在回应当时新兴的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文化,并培养了第一代学院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家。怀着不懈的热忱和稳健的信念,金允哲一如既往地在数字领域的复杂路径中前行,探索着构成我们当下经验的技术以及形而上之真实。

金允哲,《色度V》,展览现场,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2022年,意大利。©金允哲。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尕对艺术家金允哲的智理索求及其艺术洞见做出如下陈述:

金允哲是一个由炼金士变为挑战物理化学规范的实验者,也因此铭刻着现代性的烙印。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对前沿哲学命题的关爱,使人联想到阿瑟·丹托(Arthur Danto)对当代艺术的激进阐释。金允哲既有着昔日的传统,又带着超现代的禀赋,诚如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所言:“当代性必先使其变得古老从而书写自己。”在他将自己埋没在,或者不妨说,沉溺于他的实验室之前,他常常会用诸如“荒诞玄学”(pataphysics)和“跨物质”(transmattering)之类的概念先行思考。可以说,在他复杂的实验室工作中,由岩石、金属,以及最近开始使用的生物媒介创造出的微观物质和不可名状的元素,只能通过粒子物理学和偶极电磁流进行解读,从而使作品一并激发出超凡的感知和灵性的沉思。

金允哲,《三轴柱 II》,展览现场,Gallery Baton,2017,首尔。©金允哲。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金允哲从宇宙学的视角思考,以微观物理学的方法行动。他纵容自己对恒宙的遐思,徜徉于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的广袤无垠之间,他的时间维度桀骜于星际时空和地球生命赖以存活的昼夜复始中。金允哲既怀着前科学的深奥与晦涩,使人回想起在那个超理性主宰了知识氛围的时代中,炼金术所宣称的生命与亡灵、实体与灵魂间完美的合一。同时,他又兼具后人类主义者的朦胧与无形,即人类可以被理解为在微生物学上与植物相通,在量子力学上与岩石同源。(我们都是粒子、 我们都是细菌!)

金允哲,《阿尔戈斯-膨胀的太阳》,展览现场,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2022年,意大利。©金允哲。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阿尔戈斯》,我们与金允哲超自然现实的初次邂逅,宛如《2001太空漫游》中的巨型黑石,通过宇宙射线撞击地球大气,将天体的宏伟与日常的平庸串联在一起。在这人类居所与宇宙的遭遇中,源于古希腊的千眼巨型结构,配置了盖革-穆勒管仪器装置,扫描着缪子的所在——这种亚原子粒子是星际碰撞的结果——将其转化为声音和光线,并触发周围事件和物质的一连串行动与互动。它穿梭往复,横跨不同性态,尺度和属性的物质,实现的不仅是“物质的现实”,还有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的“物质的关怀”,这样的互惠既有着物理与化学之必然要素,也为伦理与美学所不可欠缺。

金允哲,《色度V》,展览现场,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2022年,意大利。©金允哲。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法国科学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曾经说过:“实现先于现实。”用金允哲的话来说,一种技术-物质现实先行于人类感官所察觉的真实。《色度IX》是一个庞大的缠结集合体,呈现为无限延伸的衔尾蛇形态,通过激发色彩斑斓的液体波动的现象,催生出一种现实。这是一件来自现代炼金士的神奇之物,承载着正负能量的交织,在不断沉淀和升腾中汇聚成两极椭圆。金允哲因此通过一种技术现象学之现象的实现向我们呈示了一种现实。这是由仪器产生的现象,如马克·汉森(Mark Hansen)所说,“与人类的意识和感知没有必然的(遗传)关系。”经由此,艺术家以其直觉消除了人类中心论的傲慢带来的缺陷,并把多样化的主体平等地放在了一起。

金允哲,《太阳之尘 II》,2022。©金允哲。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金允哲戒绝了比喻与象征的便利,摈弃了符号学的威权。他的荒诞玄学必然要求一种“物质之喻”(matterphor),其本身拥有自我创生的动力,能够孕育和生成。他的世界是另一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摆脱理性之桎梏才能解开“两极椭圆”图像中无尽的极性之结。艺术家创造的神秘微粒在宇宙学与矿物学、生物学与地质学、单子论与辩证法、内在与矛盾的交融中激发出情感的流溢,最终,在生命与死亡的共同升华与永恒回归中,在吞噬人类和一切的原子漩涡中,金允哲找到了自己的慰藉。

金允哲,《脉冲》,展览现场,韩国文化中心,2018,英国。©金允哲。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金允哲是一位艺术家和电声音乐作曲家。通过对“物质”和“物质性”提出根本性问题,艺术家展示了想象力和创造一个超越人类既有经验之真实的可能性,并关注其潜在的趋势。其作品展现了艺术家想象的物质世界,是一个在人类文化形成或被语言定义之前的维度中的故事。人类、非人类、机器、材料和物质被平等地视为活性物质(跨物质)和事件主体,存在于其作品当中。

金允哲曾获得多个国际奖项,包括2016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碰撞国际大奖、林茨电子艺术大奖(Ars Electronica)和 VIDA 15.0 三等奖等。其作品也曾在世界多地展出,包括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意大利)、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CCCB,西班牙)、FACT利物浦(英国)、林茨电子艺术中心(奥地利)、法兰克福艺术协会(德国)和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中国)等。他曾担任韩国高等研究院(KIAS)跨学科研究项目“物质现实”(Mattereality)研究组的首席研究员。此外,他还是艺术与科学项目组“流体天空”(Fluid Skies)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艺术与科学系的“液体物质”(Liquid Things)艺术研究项目的团队成员。

张尕,媒体艺术策展人。曾策划中国美术馆媒体艺术三年展系列(2008—2014)等。近期策展项目包括“混韵之宇:王郁洋个展”(深圳美术馆,2024)、“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天目里,2023)、“真实的拓扑”(深圳两馆,2023)、“第6届广州三年展”(联合策展,广东美术馆,2018)、“Datumsoria:真实的复归”(ZKM,2017)等。其写作及所编书目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张尕目前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自2015年起,他亦担任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艺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