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捷平个展《替身术》

Click Ten Gallery

活动时间:2024-05-23 至 2024-07-10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内706北路东

Click Ten Gallery荣幸的推出日本艺术家山本捷平在中国的首次个展《替身术》。展览将集中展示出他最常用的两种绘画策略:重复与模拟。在图像媒介视野下,艺术家对绘画的生成过程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Click Ten Gallery is honored to present “Stuntmen” the first solo exhibition by the Japanese artist Shohei Yamamoto in China.The exhibition will focus on his two most used painting approaches: repetition and simul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mediationality, the artist undertakes a profound critique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 山本捷平以“替身”(Stuntman)作为起点,创作过程横跨了多个生产部门和流程:数字暗房、工业打印、手工转印、涂层制作。通过这些新的工艺、手法,并在它们之间创造新的链接,艺术家探讨了诸如文化交流史、何为视觉的真实性等与绘画直接相关的话题。」

替身术:重复与模拟

(一)

作为9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山本捷平面对着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前所未有的大量图像资源。对个体而言,其体量几乎是无限的:闪烁不定的屏幕、斑驳的老照片、褪色的印刷制品、精装或平装的书籍、旅行中购买的明信片、笔触中保留着时间印记的油画,等等。绘画这一最古老的制像媒介,自19世纪就开始面对其它媒介(如摄影)的挑战。到了山本捷平这里,情况变得更复杂了,艺术实践的参照对象也由过去的艺术史和图像史,转向了媒介的历史及“媒介间性”(intermediationality)。

“媒介间性”体现出现代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彼此模仿、影响、吸收、竞争。在复杂的互动过程中,新的表现方式不断的涌现出来,一道构成了成为更广阔的文化环境。在不同媒介的边界处,升起了一股模糊性的云烟,在摄影、绘画、印刷品、电影……之间不断的切换,唤起不同记忆间的微妙平衡:古典的/现代的、自然的/工业的、怀旧的/未来的、保守的/激进的、手工的/流水线式的、档案式的/如画般的……

深层时间(Deep time)最早是地质学概念,但它也提出了文化上“知识考古学”的雏形:当一种“知识型”超出了个体生命所能经验的范围,我们如何感知并谈论它?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当代画家试图引入不同维度的图像技艺和程序。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据此,艺术家意识到要想有效的传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怎么画”(媒介形式)比“画什么”(信息内容)更重要。

本次展出的的艺术家山本捷平以“替身”(Stuntman)作为起点,创作过程横跨了多个生产部门和流程:数字暗房、工业打印、手工转印、涂层制作。通过这些新的工艺、手法,并在它们之间创造新的链接,艺术家探讨了诸如文化交流史、何为视觉的真实性等与绘画直接相关的话题。展览将集中展示他最常用的两种绘画策略:重复与模拟。在媒介间性的视野下,艺术家对绘画的生成过程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

Calcite on Myth 系列局部

(二)

「 “重复”是山本捷平对日本文化历史所作出的深刻反思。」

“重复”是山本捷平早期最常用的策略,也是形成他绘画美学语言的关键。比如《神话人物上的方解石笔触》系列,他将西方神话中的大理石雕刻形像转印到油画布上,而后,用自制的滚筒,以混合了方解石粉的颜料覆盖画面,形成了一种类似坏屏的效果。他认为绘画创新的密码在于“重复”:首先是重复的覆盖和否定。比如,方解石笔触之间的空隙隐隐透出人物的某些局部,成为了一种抽象的图像性纹理,与方解石的物质性纹理构成了对比和平衡。二者形成的美学效果,就是巧妙的利用“媒介间性”的一个例子。其次是重复的使用现有的图像资源,每次援引所造成的差异,都是对其进行的一次“再创造”。

Calcite on Myth-Eros 1,2022

acrylic on linen, panel, calcite.

455×530mm

《重述-线条》是艺术家利用滚筒创作的抽象绘画系列。在这一系列中,滚筒的作用不是覆盖和抹去形象,而是重复和强化。山本捷平以行动绘画中的“滴画法”在画布上创造一根线条,再用滚筒复制,留下了不断衰退的信号和渐弱的回声;手绘原型的信息,在复制过程中不断产生着充满噪音的副本。而在《重述-无理由的反叛》中,采用了同样的创作手法,不同之处在于抽象的线条转变为具象的卡通形象,回应着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行动绘画与波普艺术,二者在艺术史的叙事中本是对立的;不过,通过山本捷平的“媒介”调停,随机性重复与机械性重复之间的差异被抹平了,为一种更为复杂的绘画进路创造了空间。

“重复”是山本捷平对日本文化历史所作出的深刻反思。日本自古便经历着外来文化的强势输出,由此形成了日本文化独特的接受方式:保持外来文化表面上的“特异性”,而不是从深度方面加以吸收和同化。“特异性”的保持,使人一望便知这是外来的符号;这种“既认同,又排斥”的文化策略,导致了日本文化中另一种特殊现象的出现:新的文化类型可以快速流行起来,然后又快速的归于沉寂。《重述》系列中不断衰变的符号,似乎直接的反映着这种文化事实。然而,山本捷平的作品并未止步于表征文化现象,而是通过对文化现象的梳理,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的独特美学。

reiterate-Rebel Without a Cause-IIl, 2023

acrylic on cotton, panel.

652×1060mm

(三)

「 如果用绘画模仿其它媒介的实践是宙克西斯笔下的葡萄,山本捷平的实践就是帕拉西阿斯所画的幕帘。」

在最新的《无题》系列作品中,山本捷平通过模拟的方式,回到摄影和绘画之间的关系的议题上来。艺术家将古典雕塑或风景的照片置于数字暗房之中,以数字笔触模拟油画的效果;图像转印到油画布上之后,艺术家再用透明的凝胶,为其表面绘制一层物质性的笔触。作品经过了两次模拟之后,呈现出油画塑造过的笔触痕迹和表面覆盖光油的效果。

untitled-Bust of Heraculs, 2024

canvas, acrylic

530×652mm

显然,这是一种“拟像”:通过一系列工业化的材料,“调配”出无限接近于原型的图像。在以往的艺术实践中,艺术家们往往热衷于用传统的绘画材料模拟其他媒介的图像,比如,用炭铅笔模仿黑白照片,或者用油画模仿电影截图。而在山本捷平这里,则采取了相反的策略:使用其他媒介反过来模仿油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希腊时期关于绘画竞赛的故事:

古希腊有两个画家,他们俩要比赛画画。有一个叫宙克西斯的画家就很自信地画了一束葡萄,鸟看见葡萄觉得葡萄像真的一样,就去啄画上的葡萄。宙克西斯就非常高兴,说我画得非常真,把鸟都给骗了。然后他跟他的对手画家帕拉西阿斯说,你把你的幕帘揭开,让我看看你画的到底是什么。但是帕拉西阿斯说,幕帘就是我画的画。在这个比赛当中帕拉西阿斯赢了,因为他画的幕帘像真的一样,把人的眼睛都给骗过了。

如果用绘画模仿其它媒介的实践是宙克西斯笔下的葡萄,山本捷平的实践就是帕拉西阿斯所画的幕帘。

通常来说,绘画的任务是通过错觉迫使人们重新看待某些特定的对象,重新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那么,借由对模拟的模拟,《无题》系列形成了关于错觉的错觉,要求我们重新思考绘画的幻觉本身。手工转印的过程中,会在图像上产生破损和划痕,仿佛岁月在老照片上遗留的痕迹。仔细观察凝胶形成的笔触,人们也会发现画面并非真的是由颜料绘制而成。这些破绽是艺术家刻意留下的,目的是让观众在对媒介辨识的过程中产生怀疑:它究竟是一幅写实的绘画,还是一张经过处理的摄影照片?而艺术家则趁机向我们抛出这样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与我们的视觉之间,数字模拟、图像制造、以及观看的意识形态犹如一层一层的幕布,在这些幕布的遮蔽下,肉身还能直接经验世界吗?

untitled-Park-I, 2024

canvas, acrylic

1620×1300mm

作为新生代的画家,山本捷平的视域早已同过去的画家完全不同,他以图像学和媒介学的角度介入绘画,并以此反思绘画、视觉和文化的历史。“替身”不再是“主角”光环下受到压抑的角色,它本身就站在了舞台的中央。在这种转换中,历史媒介不再是简单的“承载记忆、情感的容器”,而是从根本上质疑了最基本的认知——究竟是什么塑造了我们?我们以往的知识、看法和情感,它们是真实的,还是由特定技术所塑造的特定的意识形态?

撰文:雷鸣

山本捷平出生于1994 年,毕业于京都艺术大学硕士学位。

在充斥着数字复制品的现代世界,山本捷平把滚筒作为画笔,以模拟的方式创作绘画,由此揭示图像和符号在重复中变化的过程。数字软件模拟着画布。不同直径的滚筒即不同型号的画笔,以动作显示时间性的同时,揭示了模拟图像生产的过程。画布上的颜料被滚筒碾压,图像和符号信息在多次重复中产生出了噪音。图像和符号高度数字化的今天,他让真实的物质在重复的过程中浮现出来,并以模拟的方式呈现出来。

《神话上的方解石:神话》(2022 年,东京 Ritsuki Fujisaki 画廊)、《飞船地球 - KUAD 2019 年度展》(2019 年,东京都美术馆,东京)、《再:重申》(2019 年,日本法国学院,东京)。

雷鸣,1986年生于青岛。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未来媒体艺术方向。现为自由艺术家,策展人。策展项目包括:2015年,保利艺术中心,群展《例外状态》;2018年,Gessoisland,群展《数据·图像·异轨》;2018年,松美术馆,群展《Unfreeze》;2019年,山水美术馆;群展《孩子曰》;2020年,798艺术中心,群展《798第一届kids艺术节》;2020年,魔金石空间,管勇个展《管勇个展:内象派》;2021年,华艺术空间,群展《故事新说》;2022年,华艺术空间,皆藤斋个展《被限制的行动,心理电影》;2022年,华艺术空间,吴凌昊个展《情感算法》;2024,1974画廊,香格纳画廊,群展《湍流》;2024,十点睡觉画廊,罗庆珉个展《一种实践》。

曾任ARTLINKART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网站编辑。撰写文章在《江苏画刊》《收藏》等多家杂志发表。与林梓、文菲共同创建“批评人Critix”。创建“TZmedium”小组。

创意推荐
日系版画「哥斯拉系列」
¥ 66
非遗版画「大千世界」
¥ 34
非遗版画「床公床母」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