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史上, 妇女的传统角色中被定义为“不工作的家庭主妇”,是使她们在家庭和非正规部门受到无限制剥削的前提。只要将妇女视为“不工作的人”,就有可能使她们处于无组织、分散的状态,领着微薄的工资,搭乘夜班车往返与工厂与厨房之间。所以,将所有女性定义为家庭主妇,将所有男性定义为养家糊口的人,掩盖的是妇女的生产性工作已然沦为资本积累的事实。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男女之间的权利差异不是由于家务劳动与资本主义积累之间的无关性,也不是由于亘古不变的文化制度。它应该被解释为一种不承认工人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资本积累的社会生产制度的后果。由此可见一种超越父权制和阶级差异之间的二元对立的可能性,即剥削的根源是性别劳动分工和妇女的无偿劳动。
原始积累不仅仅是无性别、无种族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更是一个性别化和种族化的暴力过程,建立在杀戮的生物权利类型之上,试图通往管理和促进生命力量来取代行使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人”被当作一个合并的、未分化的整体,而关注女性权利的让渡帮助我们把对过去的理解看作一种留存到现在的东西。关注我们今天对于共同历史感受的缺失,在新生资本主义工人阶级内部的差异和分裂中发找到资本社会的替代方案是值得被看到的。
In the history of labor, the traditional role of women as "non-working housewives" has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ir limitless exploitation within the family and informal sectors. Labeling women as "non-working" allows for their placement in unorganized, scattered roles, earning meager wages and taking the night bus back and forth between factories and kitchens. Thus, defining all women as housewives and all men as breadwinners conceals the fact that women's productive labor has already been subsumed into the proces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Silvia Federici argues that the in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capitalist societies does not arise from the irrelevance of domestic labor to capitalist accumulation, nor from age-old cultural systems.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consequence of a social production system that fails to recognize the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of workers in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as part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is perspective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of transcending the binary opposition between patriarchy and class differences, revealing that the root of exploitation lies in the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and women's unpaid labor.
Primitive accumulation is not merely the separation of a genderless and raceless producer from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t is a gendered and racialized process of violence, grounded in a biopolitical type of killing, aiming to manage and promote life forces instead of exercising power. In this process, "human" is treated as a unified, undifferentiated entity, and the focus on the transfer of women's rights helps us see the past as something that persists into the present. Paying attention to our current lack of a common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identifying alternatives to capitalist society amid the differences and divisions within the emerging working class, is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盖燕妮
盖燕妮(1997b)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策展实践(当代艺术方向)。她对漂亮的建筑物、散步式旅行、权力的结构与性别议题感兴趣,正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世界公民努力着。她尝试将女性主义作为策展方法论,通过跨文化交流/对话帮助艺术家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蓝图。她期望将“关怀”践行于工作的每个模块中,在不同的场域中制造差异并在保留真诚的同时完成内容的聚合。
赵 玉
生于山西,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和巴黎。本科(DNAP)及硕士(DNSAP)毕业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她的创作主要致力于将“自文化”转化为“他文化”视角,并置进时空深层框架进行思考,她通过图像、视频、写作及装置等诸多媒介进行转译。她基于行走、基于个人经验,借用符号学、文学以及相关社会学科中的元素对场景进行重构,籍此呈现世界范围内的文明流动,文化流变,一个“新”的叙述者从中产生,以“闯入者”的形象迫问历史之真,探讨和回应原本与副本的复杂勾连。
作品曾在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第一届北京艺术双年展、第七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广东美术馆、OCAT研究中心、喜马拉雅美术馆、三影堂艺术中心、碧云美术馆等大型展览或机构展出;曾入选UCCA x 新天地“燃冉”、天目里美术馆、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Paris x Berlin等艺术驻地项目。2019年入围OCAT研究中心“研究型策展计划”终选名单,同年出版短篇小说《美丽城地铁站》。
薛萤
薛萤的作品涵盖了社会实践、装置、纺织和文本。她的本科就读于利兹大学(利兹,英国),随后在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英国)学习,于2019年获得公共领域的硕士学位。她的实践反映了她对女性主体在父权制中的地位的长期兴趣,通过研究女权主义哲学与激进行动、亚洲家庭内部的权力动态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实践,延展围绕多元社区的想象。
郭思涵
郭思涵(b. 2000,工作生活于上海和纽约)2022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并获纯艺术学士学位。她通过不断探索绘画的材料和视觉语言来阐释电子科技带来的主体性消逝。她的双人展览包括 Werewolf / Ferryman (Relic),Commons,纽约。她近期的群展包括Can Thought Go On Without A Body?(2024年),Stilllife,纽约;Supper Club(2024年),香港;leftovers(2024年),Island Gallery,纽约;Cambio de Escena(2024年),L21 Gallery,巴塞罗那;Soft City 2.0 (2021),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博物馆,重庆。
高晓依
高晓依毕业于华盛顿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和硕士学位。她的作品是对空间、时间、物与记忆光陆离的想象。通过将二手衣物、床单、窗帘等家用布料与画布本身的质地与形式结合,她的创作是尝试将她所观察到的和记忆中那些不能用语言形容的画面和感觉,用绘画和材料“诉说”出来。她曾在上海、广州、西雅图、纽约等地展出过作品,包括Henry Art Gallery、Sand Point画廊、Jacob Lawrence画廊、Soil画廊、Vestibule画廊、ATTN画廊以及ACENTRIC SPACE等。
刘璇
生于中国江西宜春,活跃于上海 、南昌与伦敦之间。2020年毕业于切尔西艺术学院之后,她被邀请成为伦敦艺术大学的特邀讲师。 刘璇的作品涵盖了模拟和数字音频技术、装置、视频、表演和艺术事件策划等多个领域融合的跨媒介创作。她的作品考古原始宗教/风俗仪式,并使用当代神秘主义艺术创作来表达她对艺术本体论的探讨。她的作品广泛在全球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展出,例如:《声之形》,巴黎Galerie du Crous 画廊,2022;《共生》,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2022;微光艺术策划项目并展览作品《伏听》,伦敦Laboutic space,2021;《没有身体的器官2》,史莱姆引擎在线展览“Ocean II”,2021;《Persona Non Grata》,英国泰特美术,2020;《没有身体的器官1》,英国Fringe Art Bath艺术节,2020;《Symbiosis》,英国透纳美术馆,2020,等。
孟倬司琪
孟倬司琪(b.1998) ,过去几年的创作主要关于创伤性的个人经历及公共议题。一部分作品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呈现沉重的事件,一部分则仅使用了自白的方式。在不可见的日常生活中组织暧昧的游戏,天鹅绒监狱是行动指南,极度疼痛是信心来源。
夏雪
夏雪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多年后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取得硕士学位。研究主要关注的个体和集体的关系,个体如何在审美断裂中通过感受间的龃龉和僭越,来摆脱主流共识体系的权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