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歌 ​The Song of the Earth

户尔空间

活动时间:2024-12-07 至 2025-01-25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东街D08-3

户尔空间很荣幸地为您呈现展览《大地之歌》,展出卡罗琳·巴赫曼、凯文·布莱登曼、陈丹笛子、卡西亚·福达科夫斯基、提尔达德·哈谢米和苏菲亚·埃尔法尼安、童昆鸟、科西玛·祖·克尼法森、胡安·乌斯莱的作品。

本展览取材于古斯塔夫·马勒最后完成的交响曲《大地之歌》的核心,创作于他人生中最具挑战性的时期。面对女儿的去世、自己的绝症诊断以及因反犹太主义而被维也纳歌剧院解雇的现实,马勒将大自然作为他的庇护所。在大自然中,他找到了慰藉和救赎,将他感受到的安慰和重生融入到这部充满永恒和普世之美的作品中。展览的精髓在于马勒凄美的最后诗句:

我的心静默着,等待它的时刻到来。无处不在,心爱的土地在春天绽放,并长出嫩芽!无处不在,且永恒远方是蔚蓝和明亮!永远......永远......

卡罗琳·巴赫曼 Caroline Bachmann

灰色月影 Lune reflet gris, 2023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70 x 130 cm

提尔达德·哈谢米和苏菲亚·埃尔法尼安Tirdad Hashemi and Soufia Erfanian

在你的怀抱中,我在绽放 In your arm, I'm blooming, 2023

纸上油彩蜡笔,拼贴

oil pastel on paper, collage

84.1 x 59.4 cm,90 x 61.5 cm 含装裱 framed

陈丹笛子 Chen DandiziCutting Branches I 剪枝1, 2024

木板丙烯、石墨、收藏级艺术微喷于铝塑板、树脂、黑石英砂

Acrylic on wood panel, graphite,collector-grade art giclée on aluminum composite panel, resin, black quartz sand

绘画 Painting: 45.5 x 38 cm

摄影 Photography: 22 x 16.52 cm

树枝雕塑 sculpture: 16 x 2 x 2.5 cm

科西玛·祖·克尼法森 Cosima Zu Knyphausen

无题 Untitled, 2024

纸上水墨 Ink on paper

29.7 x 21 cm, 34 x 25.3 x 2.2 cm 含装裱 framed

拜访工作室 Studio visit, 2018

布面粉彩、墨水和闪粉 Pastel, ink, and glitter on canvas

30 x 26 cm

胡安·乌斯莱 Juan Uslé

缓慢的黄昏 Slow Dusk, 2023

布面乙烯分散液和干颜料 Vinyl dispersion and dry pigment on canvas

56 x 41 cm‍

卡西亚·福达科夫斯基Kasia Fudakowski

现在我明白了,尽管已经太迟了,我们并非总是从相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炙烤)XXXII

It’s clear to me now, albeit decidedly too late, that we have not always seen things from the same perspective, (Roasted) XXXII, 2023

有机玻璃、丙烯、铜、金属、电线、灯泡

Plexiglass, acrylic paint, copper, metal, wiring, bulbs

150 × 65 × 26 cm

凯文·布莱登曼 Kevin Blinderman

X, 2018

即用型户外加热器(因其造成二氧化碳污染而被法国禁用)

readymade outdoor heaters (the type being outlawed in France for the CO2 pollution they cause)

童昆鸟Tong Kunniao

空景 Empty Scene, 2019

木板丙烯,金属框,蜡 Acrylic on wood panel, metal frame, wax

30 x 40 cm

乳山 Breast Mountain

2013年制作,2024年修复 created in 2013, restored in 2024

石膏,奶泵等 Plaster, milk pump, etc.

102 x 72 x 78 cm

卡罗琳·巴赫曼

Caroline Bachmann

卡罗琳·巴赫曼于1963年出生在瑞士洛桑,现工作生活于瑞士库利和德国柏林。于2022年荣获瑞士梅瑞德·欧本汉奖,于2007年至2022年担任日内瓦艺术大学的教授兼绘画系主任。

卡罗琳·巴赫曼的画作,既受上世纪象征主义的影响——它们都在试图描绘一种无限的静止,人工描绘出来的自然景观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永恒;同时在其中也有外光派绘画的影子。艺术家在日内瓦湖畔生活和工作,她会花数小时来观赏风景,记录大气事件的微小细节,记下微妙的色彩变化。就像数字时代之前的漫画上色师一样,他们的工作是将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64种不同比例的组合所对应的手写编号,给到雕刻师使用。回到工作室后,巴赫曼用半透明的油画颜料,通过长时间的打磨来完成这些画作。她的肖像画作系列从2014年起持续至今,以类似的手法绘制她生活圈中的女性艺术家。巴赫曼首先用铅笔绘制她的模特们,在数次写生之后再用这些初步的黑白底稿作为模板来完成画作。

其近期个展包括麦习画廊,柏林,2024;伊夫里当代艺术中心,巴黎,2023;麦习画廊,卡尔斯鲁厄空间,2022;格雷戈里·斯泰格画廊,苏黎世,2021年;格拉鲁斯美术馆,2020年;杜安·托马斯画廊,纽约,2020年。她也曾与斯特凡·班兹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美术馆(2016年)以及莫伊兰德城堡博物馆(2014年)展览。此外,巴赫曼还参加了许多群展,包括日内瓦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年;洛桑州立美术馆,2021年;卢塞恩美术馆,2020年;Palazzina,巴塞尔,2020年;利斯塔尔宫艺术馆,巴塞尔,2018年;温特图尔摄影博物馆,2011年;湖北艺术中心,2010年(与斯特凡·班兹)。

提尔哈德·哈谢米&苏菲亚·埃尔法尼安

Tirdad Hashemi & Soufia Erfanian

提尔达德·哈谢米1991年出生在伊朗德黑兰,现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提尔达德于 2017 年离开伊朗后,开始在德黑兰、伊斯坦布尔、巴黎和柏林等地流亡。他们开始绘画以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物。哈谢米的创作基于他们自己及其流亡朋友的日常生活。他们选择绘画或小幅画作为媒介,以便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在没有物质限制的情况下创作。哈谢米的作品体现了他们变幻无常的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和严酷性。情感和政治故事在他们的作品中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抑郁、流亡朋友的思乡之情和忧郁。对哈谢米来说,亲密关系是集体的事情,意味着要分享。他们将不完整作为他们风格的一种形式,他们的绘画常常被快速勾勒出来,仿佛听天由命。在柏林 B.L.O. 工作室驻留期间,他们开始与苏菲亚·埃尔法尼安合作,扩大了他们的创作实践。

苏菲亚·埃尔法尼安1990出生在伊朗马什哈德,是一位居住在柏林的视觉艺术家。自移居德国以来,四处流离成了唯一不变的事情。在最近搬进一个合住的公寓之前,她已经在四个城市中的十三个公寓生活过。对她而言,“家”是自童年以来与艺术联系的核心概念。埃尔法尼安在伊朗马什哈德的阿扎德大学学习建筑,随后在法兰克福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攻读机械工程专业。她一直以来都将艺术视为生存的工具,它让她能跨越时间、地点、社会压力和现实的复杂性去梦想和存在。她的艺术实践和生活信念是不懈努力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她发现,能够充分同情和与人交流感情的最好方式是将他们他们的故事、痛苦、快乐、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以及令他们夜不能寐的事情描绘出来。在她的艺术作品中,她剔除了看似不必要的细节,深入捕捉这些轶事的核心。

提尔达德·哈谢米和苏菲亚·埃尔法尼安离开伊朗,以同性恋者的身份自由生活,他们的绘画和素描讲述了超越国界的故事——对世界和异化的开放故事。他们使用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丙烯来记录日记般的私人和集体事件,以及情感和政治叙事。他们坚信艺术需要他人的存在,因此经常共同创作四手作品,使他们无需言语就能表达情感。

陈丹笛子

Chen Dandizi

陈丹笛子1990年出生在中国广西,于201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中国浙江。

陈丹笛子的作品涉及视频、装置、摄影和文学等多种形式,⽤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关于⾃然和人类景观的私人瞬间洞见,并将这些瞬间所揭示的更大社会结构和个⼈心理展现出来。她运⽤自然界的意象,创造叙事和情感的纽带,将我们的混合现实引入更加深入的探索之中。陈丹笛子的作品通过缓慢⽽深入的方式,将关注点放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物上, 诗意地探究了不确定性作为当代生活的基本状态,探索了人类学家安娜·洛文豪普特·辛格所指出的,不可预知的相遇和这种脆弱状态不仅有能力转变我们,而且有能力重新塑造我们。

陈丹笛子的作品曾在巴黎八梨空间、柏林时代美术馆、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青策计划、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连州摄影节、OCAT深圳、北丘美术馆、Para Site、匹兹堡大学弗里克美术馆、墨西哥国家数字文化中心、户尔空间、常青画廊和广州画廊等地展出。她曾于2020年入围了第八届华宇青年奖。

科西玛·祖·克尼法森

Cosima Zu Knyphausen

科西玛·祖·克尼法森1988年出生在智利,于2009 年至 2017 年就读于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德国柏林。

科西玛·祖·克尼法森的作品常常以文学或艺术参考作为出发点,似乎触及了亲密与历史之间的神圣空间。她强调创作与欲望的纠缠,反复在她的画作中加入标志性的艺术历史主题,以此来反思自己对酷儿酒吧、艺术家工作室场景、对缪斯的沉思以及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中世纪文学乌托邦《女士之城》的启示的描绘。科西玛·祖·克尼法森的创作实践涵盖了不同的媒介,如使用乙烯基、油画、粉彩、墨水、布料碎片和蛋壳绘画,以及素描和写作。

其近期个展包括塞巴斯蒂安·格拉德斯通(Sebastian Gladstone)(2024年)、智利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2022年)、巴塞尔Weiss Falk(2022年)、伦敦piloto pardo(2021年)和柏林体育场(2020年)。此外,她还参加了柏林婚礼画廊(2019年)、莱比锡Verein für zeitgenössische Kunst(2021年)、波茨坦艺术协会(2022年)、柏林Berghain(2020年)、布鲁塞尔简报室(2023年)和东京XYZ Collective(2023年)的群展。她的专著Cento 于 2023 年与 Bom Dia Boa Tarde Boa Noite 在柏林出版。

胡安·乌斯莱

Juan Uslé

胡安·乌斯莱,1954年出生于西班牙桑坦德,在瓦伦西亚的圣卡洛斯美术学院接受培训。目前生活工作于美国纽约和西班牙坎塔布里亚的萨罗。

胡安·乌斯莱发展出一种丰富的绘画风格,其作品游走于纯抽象与情感强烈的主观表达之间。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他致力于在元叙事层面上通过个人经历创作绘画,同时也反映其绘画语言的基本规则。迄今为止,他最全面的绘画系列名为《我梦见你揭示》(Soñé que revelabas),将贯穿乌斯莱视觉世界的诗意情感概念主义提炼至精髓,展现绘画的结构条件和绘画过程。每一笔画既是绘画动作的标记性影像,也是艺术家与其作品关系的直接物理表现。

他参加了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05年)并在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上展出(1992年)。2002年,他获得了西班牙国家艺术奖。他的绘画和摄影作品在美国和欧洲的多个个展中展出,包括瓦伦西亚的Bombas Gens艺术中心(2021年)、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2014年)、波恩艺术博物馆(2014年)、帕尔马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2010年)、瓦伦西亚的Bancaja基金会(2008年)、马拉加当代艺术中心(2007年),以及巴塞罗那的“la Caixa”基金会(2006年)。他还参加了众多群展,包括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2022/2023年)、桑坦德的博廷中心(2021年)、纽约的Zeit Contemporary Art(2021年)、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哥伦布艺术博物馆(2019年)、卢森堡让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2018年)、阿拉巴马州伯明翰艺术博物馆(2017年)、马拉加的毕加索博物馆(2016年)、威尼斯的卢西亚诺·贝内通基金会(2015年)、马德里的索菲亚皇后国家艺术中心(2013年)、莫斯科博物馆(2011年)、洛杉矶汉默博物馆(2010年)、都柏林的现代艺术博物馆(2009年)、卢森堡的MUDAM(2008年)。他的作品被许多公共收藏机构收藏,包括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索菲亚皇后国家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蓬皮杜艺术中心、“la Caixa”基金会、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MUMOK)、MIGROS、卢森堡现代艺术博物馆(SMAK)、泰特现代艺术馆、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塞拉尔维斯博物馆、穆尔斯布罗赫博物馆、慕尼黑的 Goetz 收藏馆、丸龟平井博物馆和萨奇收藏。

卡西亚·福达科夫斯基

Kasia Fudakowski

卡西亚·福达科夫斯基1985年出生在英国伦敦,于2006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拉斯金绘画与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德国柏林。

她的创作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包括雕塑、电影、表演和写作,通过物质接触、超现实逻辑和喜剧理论来探索社会谜题。她的作品常常提及二元分类的魅力与危险,以及它在我们的政治和社会氛围中展现的荒谬性,揭示了文化规范之间的差异。在她运用喜剧手法的同时,悲剧元素往往也相伴相随,因此她的作品经常徘徊在恐怖与喜剧之间。她经常成为自我攻击的对象,她以严肃而又玩世不恭的态度探索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角色及其刻板印象。她长期以来对失败的迷恋,以及对成功的重新定义,使她创作了多场悲喜剧式的表演和写作作品。

其近期个展包括:纽约GAA 的《未命名》(2024年),波兰弗罗茨瓦夫 Galeria SIC! BWA 的 Gallery Power LTD(2024年),佛罗伦萨 Numeroventi 的《第一击和第二击》(2023年),柏林 BAW Garten 的《MOTUS 与 Kasia Fudakowski》(2023年),以及柏林 ChertLüdde 的 Gallery Power LTD(2023年)。此外,她还参与了多个群展,如威尼斯策展研究学院在 A plus A 画廊策划的《Double Take》(2024年),Brenda Guesnet 在比利时梅赫伦艺术馆策划的《The Fountain Show》(2024年),德国德绍包豪斯博物馆的《END EXPO,与姑息转向协会合作》(2024年),以及布拉格艺术馆的 Elmgreen & Dragset: READ(2024年)。

凯文·布莱登曼

Kévin Blinderman

凯文·布莱登曼1994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于 2018 年毕业于巴黎塞吉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

凯文精心设计了身体和精神的体验,在这些体验中,周围的物体、情境和角色超越了它们的原有功能。他的作品和展览如同乐谱,为参观者提供了一种表演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艺术家重新演绎并夸大了定义一个人环境的社会舞蹈。他的创作赋予另类文化及其代表人物一种忧郁而创新的深度,他对这些文化中所表达的内容以及其中的具体理性和独特诗意深感兴趣。自2018 年以来,他与艺术家 Paul-Alexandre Islas 共同创办了“Queer Is Not A Label”活动,该活动自创办以来曾在法国、英国和瑞士举办。Queer Is Not A Label 是一系列音乐与表演交汇的活动,支持并庆祝年轻一代的 LGBTQIA 艺术家,将身份和性别问题置于其创作实践的核心。

最近在巴黎 Sultana、雅典 Haus N.、巴塞尔 Basel Social Club与Conditions、柏林 KW Institute、普瓦捷 Confort Moderne、以及柏林 Berghain与Boros Collection和伯尔尼美术馆举办展览。2023年,他与Flora Citroën共同在 Synagogue de Delme 完成驻留项目,并于2024年4月在法国文化中心和 CEAAC 的支持下,展开新的布拉格驻留计划。

童昆鸟

Tong Kunniao

童昆鸟1990年出生在中国湖南,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2016 年考上研究生并同年退学。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童昆鸟的作品形式多样,在装置、行为、影像、 雕塑、绘画等媒介中灵活穿插,以创造充满黑色幽默的沉浸式世界而闻名。他习惯利用现代社会这个永动废物工厂制造的(过剩)产物与个人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残余物件进行创作,自由采样中国和西方艺术史中的审美冲动,以特立独行、高度个人化的多媒体方式表达繁杂的社会结构对个体身份与地位的限制与消耗,分解现成物,结合机械串联,导入重力平衡等因素,从而回应材料背后的个体意识,社会机制之间的多重变量和脆弱性。在拜物情绪、消费文化符号盛行,信息过载的当下,不断突破人类再造物的想象边界,呈现刁钻与戏谑并行的重构。童昆鸟的许多作品都强调了平衡的脆弱性--无论是在自我内部、社区内部,还是与他人之间寻找平衡。作为当今中国最著名的年轻艺术家之一,童昆鸟的绘画作品让人能够深入了解他对人类经验的量化和机械化以及人类世中所有生命的脆弱性的复杂思考。

其近期展览包括2024年在蓝岸画廊举办的个展“童昆鸟作品展:机机复机机”,在重庆时代美术馆的群展“未来人类纪”,2022年在中国佛山的群展“第二届南海艺术展览”,2021年在中国上海cc基金会的个展“Golden Dystopia on Three Millimeters”,在中国北京skp-s举办的个展“Being Together“,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的群展“中国当代艺术年度展览”,及2020年在德国柏林户尔空间的个展”Just stay in the cold”。

创意推荐
魑魅魍魉(乙)
¥ 9
非遗版画「红武财神」
¥ 34
呆萌兔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