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之上——海上大步行走的人

上海明圆美术馆

活动时间:2025-02-22 至 2025-09-29

活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199号B1展厅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明园集团、上海明圆美术馆将于明日推出“地点之上一一海上大步行走的人”艺术群展。

本次展览基于“重建的现场",将城市在历史行进中的视界变幻以“地理空间”为稳固的锚点,与50位活跃于上海城市的艺术家、诗人、音乐人,从文化与精神层面,以绘画、诗歌、音乐、摄影、装置等丰富的艺术形式,展开一场围绕地点的纷繁错落、联结创造的复调叙事。

「 看不见的城市 」

城市,在漫长的时间里,生成历史与当下、个人与群体共存共享的动态场域。

随着中心与边界的反复打破与重生,“看得见的城市”顺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串联社区的街道、以及街道中流动的人群一同建构着地点之下的城市标识;“看不见的城市”则内化为空间的骨架、血液和肌理,从文化与精神层面,静静筑构城市的独特风貌和气质,以“日常生活实践”编织一道道记忆与愿望的意义之网。

余友涵《襄阳公园》

50×60cm 布面丙烯 1979

丁乙《十示 2020-B11》

117×90cm 宣纸上铅笔、炭笔、粉笔、色粉 2020

倪卫华《未来之痕 - 水》

165×135cm 布面丙烯 2023

张恩利 《说法语的人》

121×121cm 布面油画 2024

 

「 海上大步行走的人!」

或许在这里土生土长,打算将一生奉献给这片土地,闲适生活。又或许,你从远方赶来,踏上这片土地的第一步就怀揣着改变命运的雄心壮志。

时间在这里织就双生经纬,钢筋以解构重力的姿态向上分蘖,霓虹光谱总在午夜渗入里弄老墙上的缝隙,转眼间,梧桐叶影又已记载了几个年轮更替......这一切意象构成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标识——上海。

“地点之上——海上大步行走的人” 展厅一隅 2025

李磊《情书,来自好望角》

100×80cm 布上丙烯 2024

栖居在这里,我们深刻地感受建筑背后的历史沉淀,街道中流淌的生活气息,社区里隐蔽的文化意蕴。在一次次离开与返还、更迭与变迁中,具有标识意义的地理位置作为现代城市的保留印记,一面反映着城市独有的文化空间,一面见证、留存着一代代人的迁徙记忆与漫长岁月。

“地点之上——海上大步行走的人” 展厅一隅 2025

“行走中的鞋子”

王子涵 《不在场 Vol.0》

尺寸可变 数字影像 2019

张芝华《流亡大学》

电影剧照 1985

 

「 地点之下 地点之上」

如果说,“地点之下”是城市中具体生活的安顿与行进,“地点之上”则将“行进”以“地理空间”为锚点,由当下推演至历史与未来,共同构建一个关于城市情感记忆与文化的象征性交叠空间。

基于“重建的现场”,“地点之上”联动个人经验与情感表达,将城市中一个个离散的节点和独立行动串联成以地点为标识的、情节起伏的动人叙事与跨越时空的星辉图景。

“地点之上——海上大步行走的人” 展厅一隅 2025

夏伟光、汤昭智曲稿

从流转的浮光掠影里,看记忆的起点与文化扩散,触摸游离城市中心与边缘的时代精神,或踱步于那些留存地方话语、确已消逝的熟稔记忆,亦或全然敞开,看上海这座开埠城市在世纪初何以向新世界迅猛逼近......

杨冬白《转山系列-静静小河》

59×89cm 丙烯、玻璃、喷墨打印 2019

郑在东《潭色似空虚》

200×200cm 布面丙烯 2022

“地点之上——海上大步行走的人” 展厅一隅 2025

点点星迹循个人记忆深处走来,时而明亮,时而隐晦,或许暗淡,却从未消逝。它们以艺术、诗歌与音乐的语言闪熠于城市上方,汇成一座城的独特精神与价值。

我们在“地点之上”辗转,以创造抵抗遗忘,在追溯中建立联结,重获回应当下和建构未来的勇气!

沈也《超戒》

250×100×200mm 锡铋合金 装置 2006

倪志琪《遙遠的記忆》局部

260×430cm 综合材料 2018-2024

徐畅《朱砂砖刻"血脈論"》

舊灰磚 2020

除已对外开放的公共展陈区域外,本次展览还将于展厅内首次打造流动的盒子空间。“流动的盒子”作为“地点之上”展览主题独立分布的叙事单元,以艺术家限时个展形式持续推出。

2月22日-3月9日,“迁徙的根系-存在之诗”徐畅限时展同期开启,欢迎现场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