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亚斯・安吉马:石间万象

Gallery Vacancy

活动时间:2025-03-15 至 2025-04-19

活动地址:上海市黄浦区云南南路261号6楼

Gallery Vacancy荣幸地宣布将呈现艺术家埃利亚斯・安吉马(Elias Njima,生于1994,日内瓦)在上海的首次个展“石间万象”,展期为2025年3月15日至4月19日。本次展览展出15幅绘画和9颗“石苹果”。这些绘画描绘的都是平凡的日常场景——一些并无任何特殊之处,不引人注目的东西。它们更像是环境中的背景噪音,只有当视线游离、注意力涣散时才会进入感知。而‘无所事事’或‘白日梦’往往正是促成创造力发生的契机。

安吉马坚持只画他面前的事物,可以被看成是对当代绘画普遍面临的一种困境的回应。人们的每天被各种影像和视觉信息全方面的包围,要想将个人的感知从那些通过观看而短暂附着的影响中剥离出来非常困难。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怀疑,安吉马选择了绘画那些不容怀疑的现实。在艺术表现形式的更迭中早已被抛弃的苹果,在这一实践中再次被赋予了作用。

在《驴皮记》中,巴尔扎克写道:“桌布白如新雪,餐具对称地排列着,金黄色的面包卷如王冠般置于其上。”塞尚回忆说:“我的整个青春时代,都想要画出那洁白如新雪的桌布……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只想着去画‘对称排列的餐具’和‘金黄的面包卷’。如果我去画‘王冠’,那就全毁了,你明白吗?但如果我真的画出餐具和面包的平衡稳定状态,并按常规表现出它们几细微的色调变化,你可以放心,覆盖其上的光辉、白雪,和剩下的一切都会在。”

—— 梅洛–庞蒂,《塞尚的怀疑》

埃利亚斯・安吉马‍‍‍

苹果1–9,2025

浮石、陶瓷

尺寸可变

Elias Njima

Pomme 1–9, 2025

Steatite, ceramic

Dimensions variable

展览标题“石间万象”参考了“马卡潘斯加特卵石”(Makapansgat Pebble)的故事。这块卵石被认为是已知最早的“携带物”(manuport)——即刻意被从其原生环境中带走保留,并且未经过任何人为改造的物体。为什么数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偏偏选择了这块石头?在看到图片后,答案便显而易见——它看起来像一张脸。但这张脸既不是被雕刻出来的,也不是石头自己长出来的,而是被认出来的——因为它被看见了。

在艺术中,“看见”对艺术家和观者来说都是一切的前提,它决定了后续反应是否发生。但在这里,重要的并非作品的形式、主题或背景——这些只是艺术的语言,而非艺术作为艺术的意义。艺术的价值在于艺术家的意图,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们“相信“这件作品所承载的艺术家的意图。

“一件艺术作品是一种同义反复,因为它是艺术家意图的呈现。换句话说,艺术家是在宣称某件作品是艺术,而这意味着它本身也是一种关于艺术的定义。因此,这件作品作为艺术的存在是先验真实的。”

—— 约瑟夫・科苏,《哲学之后的艺术》

埃利亚斯・安吉马‍‍‍

蜡烛和茶壶,2024

布面油画

37 × 48 公分(14 5/8 × 18 7/8 英寸)

Elias Njima

Bougie et théière, 2024

Oil on canvas

37 × 48 cm (14 5/8 × 18 7/8 in)

埃利亚斯・安吉马‍‍‍

是的是的是的,我认识她,2023

布面油画

40 × 30 公分(15 3/4 × 11 3/4 英寸)

Elias Njima

Oui Oui Oui Oui Je la Connais, 2023

Oil on canvas

40 × 30 cm (15 3/4 × 11 3/4 in)

埃利亚斯・安吉马‍‍‍

便鞋,2024

布面油画‍‍‍‍‍

37 × 48 公分(14 5/8 × 18 7/8 英寸)

Elias Njima

Souliers, 2024

Oil on canvas

37 × 48 cm (14 5/8 × 18 7/8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