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ula Rasa 三米画廊荣幸地宣布三月群展 “游离者聚场” 将在2025年3月22日于北京空间开幕。此次展览邀请 William Leung 作为展览策展人, 汇集了Max Berry、 Peter Hong-Tsun Chan、William Grob、Jochen Mühlenbrink 和Marcos Sánchez 五位艺术家,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却在各自的艺术实践中共同探讨现实与幻象、个体与群体、历史与当下之间的交错关系。
Jochen Mühlenbrin(出生于1980年, 现居杜塞尔多夫和奥尔登堡)以错视画(Trompe-l'œil)手法操控观者对现实的认知,打破表象与真实的界限;而William Grob(出生于1992年,现居柏林)的具象绘画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探讨了形体姿态如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两者在材料和观看经验上的实验性,使得展厅空间充满了一种“欺骗性”的真实感——它不断提醒我们,视觉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是构建现实的主动行为。Peter Hong-Tsun Chan(出生于1985年,现居多伦多)的绘画对身份、流行文化与集体记忆进行解构。他借鉴东西方文化符号重塑历史叙事,以个体经验介入宏观的社会文化体系。在他的作品前,观者既能察觉文化身份的模糊性,也能感受到现代社会中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定义。这种重塑历史的方式,在 Marcos Sánchez(出生于1980年,现居圣地亚哥)的作品中, 影像和绘画混杂个人记忆、文化隐喻和梦境片段,打破线性时间的限制。Max Berry(出生于1987年, 现居悉尼)的作品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讨论,他的绘画像是一种沉思的场域,提醒观者寻找情感之间的微妙平衡。
五位艺术家以不同方式共同探讨现实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他们并非简单地“展现”各自的文化经验,而是在作品中彼此碰撞、互为镜像,甚至相互挑战。这些作品也不仅仅单向度地讲述某种文化立场,而是在彼此的映照与交汇中生成新的意义。它们让观众感受到,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现实、身份和观看本身都可以被重新定义,展览的意义并不在于提供答案。
William Leung 被认为是当代艺术领域最具远见与活力的艺术经纪人与顾问之一。他在2010年代以年轻藏家的身份开始涉猎当代艺术,并与全球业内藏家、画廊与艺术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也是那段时间世界艺术运作机制与艺术生态的见证者。凭借广泛的人脉、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他帮助年轻藏家将其收藏发展为重要收藏,并协助艺术家在艺术世界中找到立足之地。他最热衷于发掘那些尚未被艺术界认可或展示过才华的年轻新兴艺术家,致力于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为其铺路,并逐步提升他们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如今,William进一步拓展了作为画廊主的事业,并在纽约和巴黎创办了自己的画廊——Long Story Short。
Max Berry
干涸河床边上的树 Landscape effect with parade of trees in dry creek bed,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138x199cm,2024
Max Berry 1987年生于澳大利亚,现居悉尼。他以绘画作为冥想的媒介,探索生与死、爱与孤独、焦虑与惊奇等普世对立主题。作品通过时间与记忆的沉淀,将现实物体转化为情感体验,邀请观者构建自身叙事,并思考意义的存在与缺失。他将绘画作为思考的工具,提醒我们怀疑与不信任如何剥夺世界的意义。他的作品赋予观者体验时间的可能——让他们停下脚步、反思、回忆,并产生新的思想。他运用一种共同的符号语言,从集体记忆中汲取灵感,将平凡的日常注入崇高的意义。
Peter Hong-Tsun Chan
通行密语 The Password,布面丙烯和油彩 Acrylic and oil on canvas,91.4x122cm,2025
Peter Hong-Tsun Chan 1985年出生于香港,现工作居住于居多伦多。他通过自传式绘画探索迷信、身份认同、流行文化、传统及性别意识形态等主题,他的作品对当代人物形象进行扭曲与重构,借鉴历史与现代元素,以此构建新的叙事。他目前的创作实践集中于解构社会与视觉文化中“偶然性”这一概率概念。偶然性被Peter定义为超越个体控制的力量,其多种表现形式——如偶然、意外与运气——被融入到艺术创作中,直接回应了美学与社会哲学的议题。在其新作中,艺术家从社会文化的宏大框架出发,重新探讨了偶然性这一概念。
William Grob
向日葵拱门40 Sunflowers Arch’40,亚麻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40x30cm,2023
William Grob 出生于1992年,是一位英瑞双籍艺术家,现工作居住于柏林。他的绘画实践主要围绕认知的复杂性展开,其具象绘画不仅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探讨了形体姿态如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他的作品游走于记忆与幻想、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之间,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的世界。他擅长捕捉那些未曾言说的情绪,在白日梦与难以言喻的现实之间寻找交汇点,画面充满暧昧性,仿佛回应着当下社会的脉搏,呈现出文学、旅行和转瞬即逝的感受。
Jochen Mühlenbrink
WP 开怀大笑 WP Grand Smile,布面丙烯、油彩和树脂 Acrylic, oil, and resin on canvas,140x100cm,2024
Jochen Mühlenbrink 1980年出生于德国,现居杜塞尔多夫和奥尔登堡,以错视画(Trompe-l’œil)闻名,他的作品模糊现实与幻象的界限,挑战观者的视觉认知。他擅长操控画面表面、反射与扭曲,玩味现实与假象的关系。其作品曾在威廉港美术馆(Kunsthalle Wilhelmshaven)、波恩联邦美术馆 (Bundeskunsthalle Bonn)、鹿特丹美术馆 (Kunsthal Rotterdam)及瓦尔霍夫博物馆(Museum Het Valkhof) 展出。2022 年,他的作品首次亮相亚洲于新加坡 Cuturi 画廊展出,并陆续在上海、台北、东京及首尔各地展出。同年,他首个美国个展于洛杉矶 Long Story Short画廊举办。他的作品已被北京X美术馆、莱比锡G2美术馆、德国联邦银行及荷兰ING银行等机构收藏。
Marcos Sánchez
静谧 Rest,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43×28cm,2024
Marcos Sánchez 1980年出生于智利,现居圣地亚哥,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动画师及电影制作人。他将绘画视为其创作的核心基础,但其艺术实践涵盖绘画、动画、雕塑及影像装置等多种媒介。作品以大胆的色彩运用和具象表现为特点,将个人记忆与当代视觉文化相结合,构建出既幽默又略显不安,甚至带有一丝怀旧气息的画面。他的创作游走于绘画、动画及综合媒介装置之间,在个人记忆、文化意象及时间流转的交汇中构建梦幻般的场景。他的绘画与动态影像定格于过渡时刻,游离于过去与现在、个人与普世经验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