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长歌行

成都复星艺术中心

活动时间:2025-04-03 至 2025-06-08

活动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环岛路1288号附101号

“觉山知水”是邱岸雄于2025年3月启动的一次行走计划,从兰亭到成都,一路沿长江两岸往上,全程达三千五百公里。期间与舞者、音乐人、摄像师、艺术家和书法家等展开持续的合作,最终形成一部影像作品及一部纪录片。在此之前,他已经提前到访其中的一些地方,并且依据沿途的景色,绘制了一系列的丙烯画作。

上:《觉山知水》,56分钟30秒,纪录片,张京华,2025

下:《春寒踏歌》,60分钟,影像,邱岸雄,2025

时逢早春,旅途曲折悠长,所到之处往往都有历代文人们留下歌咏名篇。走向山水深处的同时,也是走向记忆中的文本。《早春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巅峰之一,《长歌行》出自汉乐府,为后世的诗人们不断重写。

本次展览的标题“早春长歌行”并蓄两者,是点明时节、行旅中对于艺术和文学的思古之情,以及音乐和舞蹈在长卷般的沿途持续生发等数重特性;诗人、翻译家少况将英文标题译成“A Meandering Song Of Early Spring”,也生动地传达出旅途的曲折与悠长。在那些不断转换的现场,舞者和音乐人呈示了一次又一次即兴的表演,譬如在天姥山下的茶田里,摹拟《踏歌图》中的欢乐氛围;在庐山一处消费主义废墟的坑洞里,张扬相应于“天行健”的生命意志。

随着旅程的继续,天气在回暖之中,情状也就更暗合《论语》里的描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新桃源仙境图2》,布面丙烯,600cm x 220cm,2024

邱岸雄善于依托古典经籍进行视觉演绎,探讨我们与自然、传统和未来的关系,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并非意味着复古或怀旧,而往往是借古喻今,以迢远的时空维度和人文的思辨视角,反复定义我们的处境和可能的身份危机;

这些都作为主题被他触及,而他相信道法自然,希望通过艺术恢复与自然的关联;无论是他广为人知的水墨动画影像,还是近年的架上绘画,也都与此密不可分。

邱岸雄的绘画选择丙烯作为材料,是因为它曾经作为制作水墨动画的基础,并且能达到类似水墨的效果。他的用色脱胎于青绿山水的传统,而他的笔触有意识地避免了已经程式化的国画语言,譬如传统的各种皴法。在灵性想象力的介入之下,最终的画面显得相对明快,富于层次之间的对比,充满了视线的游走感,仿佛通过一个长镜头引领着观众从近景一直移目至远空,其间经历了一段寓言化的旅程。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更好”,这是诗僧寒山的句子,而英国的诗人牧师霍普金斯写道:“春日之美无可比拟。”在一次难忘的早春长歌行之后,展览将重现其中尤为动人的画面和乐章。

邱岸雄

邱岸雄,1972年出生于四川,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为当代水墨动画的代表人物,作品为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纽约布鲁克林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哥本哈根Aken现代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堪萨斯大学Spencer Museum, 东京现代美术馆(MOT),奥斯陆 Astrup Fearnley现代美术馆,苏黎世Kunst Halle,香港M+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重要国际国内机构收藏。曾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东京现代美术馆,哥本哈根Aken现代美术馆,堪萨斯大学Spencer 美术馆,达拉斯Crow 亚洲美术馆等国际艺术机构举办个展,曾参加纽约大都会美术馆《水墨艺术》,圣保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 开罗双年展,塞萨罗尼奇双年展,亚太三年展,釜山双年展等国际国内展览。

获奖:于2006年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2007年获雅昌艺术年度青年艺术家奖,连州国际摄影节媒体评论奖,亚洲当代艺术奖提名,《东方早报》年度艺术家提名。2009年中国批评家协会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2010年获《改造历史》文献奖。2018年获《国家美术》年度艺术家奖,2018年获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亚洲艺术奖提名。

朱朱

朱朱,1969年出生。诗人、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曾获安高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山花》双年奖等。著有诗集、散文集、艺术评论集多种,包括中文诗集《我身上的海:朱朱诗选》《皮箱》《五大道的冬天》,法文版诗集《青烟》,英文版诗集《野长城》,艺术评论集《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