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新国画运动”兴起,中国画画家面临着这样的新议题:如何反映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如何将中国画艺术形式的革新与社会主义现实精神相结合。这一背景催生了新中国美术史上一批特殊的作品——以都市公园景观为主题的“都市林泉”绘画,在这些画作中,公园主题成为平衡主题创作需求与艺术表达的独特载体。
“写生”是公园主题作品的重要创作来源。中国传统绘画向来重视写生,但此“写生”非彼“写生”,传统绘画理论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来联结艺术与现实,将重心落在内心对造化的关照之上。近代以来,西画的大举引入,让实景写生似乎成为中国画振衰起弊的不二法门,但西画对景写生的观念始终与中国画的“师造化”处于互动之中。直至1950年代,随着新国画运动的展开,所有中国画画家都要去“直面生活”,走进真实的生活,这让绘画创作从功能到题材、再到技法语言都发生了极大改变。
上海从近代以来就是中西融合的最佳试验场,画家们的公园主题创作正是其中一角精微的缩影。上海画家在传统笔墨中大胆融入多重技法创新,将“师造化”传统引入都市公园。画家们带着速写本走进人民公园、中山公园、龙华苗圃、林荫绿地……用笔墨记录市民休憩场景,使作品兼具自然生机与生活气息。在多元化的艺术探索中,上海画家的公园主题创作既保留了传统笔墨,又注入了时代符号。
上海中国画院
春天
林风眠
纸本设色
66.5×67cm
20世纪40年代
西郊公园写景
吴湖帆
纸本设色
107×56.5cm
1958年
苏州河晨曦
吴青霞
纸本设色
91×51cm
1959年
绿化都市
朱屺瞻
纸本设色
91×51cm
1959年
林荫大道
陆俨少
纸本设色
64×45cm
无年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