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五柳先生在茅庐“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桃花源的初创,也许部分源自于对《山海经》的向往。诗人从原始先民的神话时代看到现世的难以企及,欲以田园牧歌式的隐逸创一方身心自由的乐土。五柳先生的桃花源是静态的,是诗人的极乐至福之所,也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原乡。
当代艺术家何航飞所创造的太荒,是动态的、前瞻的、强调社会的倾向。以《山海经》等一系列神话古籍的文本内容为基础,在入世与出世的切换中,艺术家托诸想象,怀抱无限的企慕之情,构筑一个无始无终、足够自由徜徉的精神寄寓之所。在屈曲婉转的线条和瑰丽的色彩中,晕染盘古开天前的鸿蒙,勾勒烛龙衔火后的幽明。
神态各异的妖怪被定义为太荒的常态,和现代社会变迁中精神困惑的人类,以剥离自然和人工的陌生感,构建出妖的形象和人的感受,是人、是妖,似人、似妖,非人、非妖。被打乱的秩序感,非自然的扭曲感,在作品中异化为锋利的趾爪或柔软的璞;或懵懂或呆滞的眼眸。妖怪,可能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镜像,那些在纷繁和杂乱中被遗忘的自己。
神游太荒之境,各色妖怪载观者纵情于上古时期的奇幻疆域。可以看到,禺䝞的耳环留下月神行走的轨迹,形天的双乳目视人间的悲喜,环绕青红二色蛇的不廷胡余驮着蓬莱仙山的云气......古籍中只言片语的精灵挣脱了文字的束缚,带着山野的气息与星辰的光泽,在神话叙事中长出新的筋骨。在这里,死亡的忧怖被隔绝,离别的悲苦、遥远的无奈、由距离引发的陌生和遗忘被消解。遗世独立的太荒充满明朗静定的氛围,时间感泯灭不存,惶惑的心灵在此得到安顿和寄托。
这场展览是一次跨越三千年的邀约 —— 邀执着于现实的我们重新成为阅读神话的孩子,在笔墨构筑的太荒之境,回望那些曾经滋养中华文明的奇幻基因,在想象力的旷野上自由呼吸。
晓君
洞庭怪神 38×3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彼岸之眼 293×265cm 布面丙烯 2021年
妖怪2023006 29.7×21cm 素描纸 水彩 2023年
妖怪2023022 29.7×21cm 素描纸、水彩 2023年
猨翼之山【二】 69.5×70.5cm 宣纸 丙烯 水粉 2019年
贰负臣危 38×3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欧丝国 38×38cm 纸本水墨 2018年
何航飞
1983年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居北京。
曾为大学教师、国际书象学社校长助理。何航飞的研究领域涉及汉字艺术、实验水墨、戏剧表演,并在长达7年的艺术设计教学及策展实践中研究关注于中国民间美术。
其个人作品在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巴西等地有展览、收藏及艺术项目合作。《Madame Figaro》、《TARGET》、《海南日报》、《中华美术》、《新潮周刊》等媒体对其有过专题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