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初始之际,德玉堂画廊带来了法国艺术家托马斯·坎托的第三个个展《建筑和声》。通过与抽象艺术史建立联系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破译其建筑作品质量的紊乱性。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为致敬20世纪几何抽象主义的前卫思想,以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勒·柯布西耶为展览的核心人物。通过柯布西耶的模度系统所开创的计算人体平均比例和建筑空间关系的方法论,艺术家将“人体”作为本次展览中的关键元素。
〈模矩扩张〉,混合介质,镜面不锈钢、玻璃、亚克力玻璃,133 x 87 x 33 cm,2023
〈辐射形态〉,混合介质,镜面不锈钢、二色玻璃,90 x 168 x 20 cm,2023
在托马斯过去的作品中,多半使用尼龙线、涂漆木材和丙烯酸玻璃等模块元素重现消失的“视线”,然而,观看者在移动过程中不可摸捉地将本该是一种视觉和内在现象并进的“视角”客观化。通过这次的新作品,艺术家尝试混合搀杂“视角”本身的概念使其观看体验复杂化。为诠释此观点,托马斯转向前卫派思想,并借鉴粗野主义等建筑流派所构筑的城市空间,从而探究其点、线和网格的使用。他的新雕塑巧妙地揭示了城市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叠加,如隧道、道路、颜色和灯光效果,将作品超越了物质组成的范畴。
〈环形起源〉,混合介质,镜面不锈钢、亚克力玻璃,143 x 156 x 16 cm,2023
〈结构调变〉,混合介质,镜面不锈钢、亚克力玻璃,83 x 100 x 23 cm,2023
1979年出生的托马斯·坎托,最初以画家身份展开了他的创作生涯,直到90年代末,开始对几何模块化抽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动力艺术的启发下,他开始积极尝试创作精心构建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重现了几何位移的运用,并且通过手工技术和工业材料的结合来进行阐述,使艺术品的物理存在充满了魔力。托马斯对几何抽象艺术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不仅影响了他的作品,也包括他的研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的专题著作《时空的静物》中,他与欧普艺术和动力艺术先驱卡洛斯·克鲁兹-迪兹以及法国艺术家沙勿略·韦扬进行了对话,艺术家韦扬和托马斯都在各自作品中融入了类似的思考。近期,托马斯参与了位于韩国仁川百艺阁艺术空间的《指数城市交响曲》项目,也以此作为本次展览《建筑和声》一个创作意识的新起点。
〈维度丰满〉,混合介质,镜面不锈钢、玻璃,278 x 163 x 19 cm,2023
〈野蛮穿透〉,混合介质,镜面不锈钢、亚克力玻璃,83 x 110 x 30 cm,2023
作为一名年轻的城市艺术家,托马斯通过对城市的经历深刻理解了抽象视觉语言,并将其发展为动力艺术。这为托马斯开辟了一个探索的领域,他的作品不仅创造了视角的识别,还引发了视角的干扰。对他来说,消失的视线被城市迷宫所体验和复杂化。这些城市空间赋予他的意义并非仅限于行人匆匆而过的浅层领略,而是一种可以在缝隙和高处平台上潜入创作的深邃遐想。早年曾经练习过的涂鸦颠覆了他对城市的惯有经验,由此蔓延出新的观点和视角,以及那些投射出城市迷宫的眩晕感和巨大的突发意识。托马斯不断地将这些解构化的城市体验进行演绎,通过线性和几何构图的创作形式为观众再现城市空间的样貌。他在对城市空间叠加形态的研究中,不仅关注空间节奏,还涉及其历史和时间性。无论是伦敦的狗岛还是上海的浦东,在这些高层建筑的堆聚中,都能感受到未来主义的氛围,仿佛我们已经被“现在”抽离,被推向“未来”的时空。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托马斯着迷于未来主义者不遵循传统的艺术观念。现代主义的抱负是创造一个断离装饰,建立在几何规则之上的新世界。我们城市的“现在”就是未来主义者的“未来”。
〈都市和声〉,混合介质,镜面不锈钢,485 x 315 x 20 cm,2023
尽管我们深陷于现代主义世界的怀抱中,却很少探讨20世纪抽象艺术前卫派与我们的建筑、道路、交通标志、公共交通工具和设计之间的相互关联。托马斯的雕塑以多种视角重新塑造了我们对城市景观的感知。在作品〈参量凝视〉中可以看到水平和垂直接地体的高层建筑所形成的圆形形状,使我们忆起卫星或星星等自然和人工现象,这些琐细庞杂的现象早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潜意识中。而作品〈模矩扩张〉与柯布西耶提出的“模度系统”数字推导巧妙融合,并将建筑的演变形态揉入到由镜子和玻璃构成的迷宫中,形成了一个人类难以察觉的消失线网络。托马斯通过新材料二向色玻璃的运用,掌握大气中微光波动的特性,玩转光线色调和氛围变化,并将色彩和光线投射到作品以外的周围表面从而创造出一种无边界雕塑,营造出超越作品本身令人惊叹的空间氛围。他的创作体现了他对现代主义将平面向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所传达的不受约束和富有玩味的推演过程。由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吉安弗兰科·弗兰奇尼和里查德·罗杰斯所设计的蓬皮杜中心为最直接的例证。
〈结构指数交响乐〉,混合介质,聚氨酯塑料、不锈钢、MDF、玻璃镜面,255 x 100 x 100 cm,2023
在展览中,托马斯其他的作品汲取了彼埃·蒙德里安和约瑟夫·艾伯斯的创作手法,并应用艾伯斯于1949年开始撰写的著作《向方形致敬》中“粗野主义透明度”的视觉概念。突破了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传统限制,尤其是蒙德里安的对角线,表达了颜色和形状的自由。托马斯的作品并非现代主义的单纯复制,而是融合了整个世纪对现代主义的颠覆和重塑。这些作品汇聚前卫和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并嵌入新材料和当代观点,充分展现了城市多元化的价值,是现在和未来主义者对未来和新现实的一种积极预测。
托马斯·坎托
Thomas Canto
法国艺术家托马斯·坎托1979 年出生于法国韦尼雪。
坎托的作品深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和奥斯卡·尼迈耶 (OscarNiemeyer) 等同时代著名建筑师的影响;同时,他的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也深受早期结构主义(Constructivism) 、六+年代的欧普艺术 (Optical art) 以及七十年代的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 的影响。通过对于线条、几何图形和光线的各种组合的斟酌、运用和掌控,坎托将他的经历和思考寓于其创作,最后的作品以其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驻足,并根据每位参观者的位置变换而展现出变化无穷的视象。
自2000年初,坎托的作品在全球展览并被多个重要的国际及私人机构收藏,他的主要个展包括:《引力的澄现》,德玉堂画廊,上海,2016,重要群展包括《艺术家对艺术家》,东京宫,法国巴黎,2015;K11 艺术基金会项目,中国武汉,2015。他的作品在 2016 年香港当代艺术展会 (Art Central) 、2015 年上海外滩 18 号玛格达·唐妮丝画廊项目、2015 年德国弗尔克林根艺术双年展以及 2014 年 法国巴黎玛格达·唐妮丝画廊项目的白色之夜展出。他的多件作品被德国重要收藏家甘瑟·萨克斯及香港K11 基金会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