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杨起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在中国的一个特殊类型,在艺术中表达了作为异乡人关于新表现主义的文化想象。
中国当代艺术深受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影响,一定意义上构成了政治波普之外的另一种力量,在文化政治的维度上抗衡消费文化。同样的关系存在于德国新表现主义和英美波普艺术之间。波普艺术带领生活进入艺术之中,想象了一个完美的理想生活,事实上美国梦的确是一个真实的宏大波普艺术计划。然而地上并非天国,充其量只是天国的幻影,离开英美世界,波普艺术马上变得不再真实,甚至扭曲为政治波普。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虽然也已经进入到消费社会,但是作为二战战场的历史并不容易忘却,生命处境的记忆深深地烙进了他们的现实生活,以至影响到艺术创作的观念,从注重个体生命表达的表现主义转型为社会历史意义上的新表现主义。
新表现主义出现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它的最大特征是以粗糙的形式和具象表现风格传达强烈的社会情感,其扭曲的形态和粗犷的笔触,令人联想到德国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因此得名。新表现主义虽然在根源上来自欧陆的社会历史记忆,其风格依然影响到英美,并且风格的名称随着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英国称为新绘画,意大利称为超前卫,法国称为自由具象,美国称为坏画或新形象,不过国际间广泛使用德国的“新表现主义”。新表现在德国之所以具有极大影响力,与德国原本浓厚的表现主义传统有关,更与纳粹政权下的生命压抑相关。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在德国有巴塞利兹、基弗、伊门道夫等人,他们在社会历史的维度上企图恢复神话性、原始性、历史性、情爱、国家等传统主题。
安塞尔姆 · 基弗,1945年出生于德国多瑙埃兴根。画家,雕塑家。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艺术家。
《圣洛雷托》,基弗,2009-2010,丙烯,铅,木头,190*330cm
中国艺术家对表现主义有着特殊的感情,或许是因为文人画的写意传统有着天然的表现性。民国期间陈师曾在《论文人画之价值》中就认为,西方表现主义无非是刚刚达到了中国文人写意绘画的艺术认识而已。的确,明清文人画就有着显然的表现特质,例如徐渭之墨葡萄的性情抒写、八大之翻着白眼的怪鸟,都是艺术家生命的直接呈现。如果非要区别写意和表现,写意尚有着人格化的自然因素,表现则是完全的个体生命表达。在刘海粟的民国画作中,即可以看到那一代艺术家浓重的表现主义影响。20世纪80年代,不仅表现主义重新影响到中国艺术家,而且新表现主义吸引了很多中国艺术家到德国去学习。
之后,回到中国的新表现艺术家开始在当代艺术界崭露头角。新表现主义的风格固然新异,但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社会历史有着与德国相近的生命处境,艺术家并非刻舟求剑。
此外,还有一类新表现艺术家值得关注,他们生于中国,出于对新表现主义的渴慕求学德国,后来继续在德国生活和创作,并且远远地回望中国,作为一个异乡人在新表现主义的故乡回望已经成为异乡的故乡。杨起就是其中的一位艺术家。他生于安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青春岁月,90年代到德国求学。1996年杨起获得海德堡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学位之后,定居德国创作、教学与生活至今,期间也经常与中国艺术界有互动交流。
杨起德国工作室
《思想者》,杨起,2021,布面炳烯,120cm*100cm
他受教于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群体,并与他们一起创作和交流。身在德国,能够亲身触摸和感受到西方文明的伟大渊源,他也对新表现主义的生命处境感同身受,因此在几十年的创作和生活之后已经深谙新表现的艺术语法。但他不可能无视自己的文化身份,越是身在异乡越感受到文化之间的张力。相同语境的许多艺术家无所适从,以至失语很久。相信杨起也有过相似的过程,经过漫长的思考和实践之后,张力终于蜕变成为喷薄而出的创作力。
现代性危机是一个普世性的历史存在,即便在不同时代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呈现和特征,但都是古今之变必然的经历。现代主义的艺术自义,比如表现主义局限在个体情感的维度,抽象表现主义又依然没有跨越形式主义的局限,即便东方主义影响到抽象表现主义也还是在形式语言的层面,因此现代艺术不但没有解决现代性危机反而成为了现代性的表征。当代艺术需要继续面对现代性危机。作为当代艺术的新表现主义,深入到社会历史深处,去触动了现代性系统的根基,这是新表现主义不同于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地方,也是新表现的价值所在。
杨起特殊的异乡人身份,从文化想象的视角又看到了新表现主义的古典哲学维度。艺术哲学不是空洞的话语,而是真实的存在。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建立在天地神人四重映射的关系结构之中,是对现代性废墟的回应和救赎。海德格尔也看到在普世思想史中,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存在着与天地神人关系结构一致的地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也受到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或者说,他发明了中国的新古典哲学,发现了其中永恒不变的内容,使之进入到普世思想史的系统之中,以此回应现代性的危机。
杨起感受着西方现代性危机的事实和现当代艺术回应危机的历史,同时也看到遥远故乡的现代性危机和古典哲学中的艺术通识,这构成了他艺术与思想的知识结构。
此时此地,宥爱美术馆邀请异乡人杨起回到故乡,在苏州阳澄湖畔的美术馆展厅内外现场创作和展览。异乡人,即是寄居者,永远都在寻找生命的故乡。文化想象是否能够成为生命处境的出口,这是杨起一生追寻的问题。
《手》,杨起,装置,硅胶,纸,59*9*35cm,作品参加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卡拉马绍夫兄弟》,杨起,2007-2022,装置,不同材料
《夜半钟声到客船》,杨起,装置,硅胶,纸,*cm,作品参加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来自天堂的石头》,杨起,2007-2022,装置,不同材料
杨起,籍贯江苏徐州,生于安徽省芜湖市,德国华裔新表现主义艺术家。海德堡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先后任德国波鸿造型艺术学院自由绘画教授、德国吾普塔市贝尔格西大学艺术系非具象绘画教授,并兼任德国威腾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博物院驻欧洲首席代表,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居住和工作于德国杜塞尔多夫。
重要个展
2023年,杨起在德从艺35周年纪念展,德国北威州多斯滕市利奥波德创意中心
2022年,“个人结构”主题展,意大利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5年,“身份——从我到我自身”,荷兰政府暨皇家对外关系艺术大厦,荷兰海牙
2014年,杨起“回声”——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上海奥塞画廊
2013年,“杨起 / 乡土”,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重要联展
2022年,“游牧骋怀”留学德国艺术家展,国家大歌剧院,上海新美术馆,青岛西海美术馆
2019年,“气泡”中国和欧州艺术家交流展,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2017年,“中德对话”,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
2013年,“狂野的心”德国新表现主义和抽象造型大展,上海中华艺术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