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观众都是自己生活的“观察员”,应该通过自己的眼睛进入作品。
基于“观察员”的视角,温一沛重温了城市空间的现代性。他情感克制,语言细腻,擅长在虚与实、纵深感与平面性之间创造空间。
为了营造距离感和真实性,他使用微观喷绘的方式在局部罩染了一层难以辨认的金或银色粉末,使画面中的黑色不再拥堵,空气开始流通。矩形的窗棱——“十字”、“口字”或“井字”——分割了画面,又在瞬间组合起来,构成一系列视角明确的城市图景。
2
温一沛的创作素材一部分来自对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的观察与再现,一部分来自身体对周遭空间及无形物体的反应。在结构上,他使用了夸张而明显的“蒙德里安式”的构成元素,平涂的方式抹去了窗户的真实功能、意图与质感,将其简单归结为仅一个视角的提示,并将视线推向窗棱周围的空间中,让人持续不断地坠入不同时空。
极简的窗棱保持了一定的厚度,为画面增加了一种物质感,并与空间的纵深性互补。基于二维平面的客观艺术形式,构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垂直线、水平线、平行线,甚至是对角线,作为直立表面上衍生出的线条,承担起了艺术家绘画语言的模式。
从绘画的角度看,自然的形态是混乱的,而平面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打破物理空间的种种限制,建立新秩序。
3
一片不规则的红飘进上空,似乎遮挡了什么,不知何时跃起的白色光斑,不知何处飘来的悠悠暗影穿插在画面中,增加了空间的异质性,暗示着有叙事发生……。通过虚拟、构想的手法,绘画被从自然形态中转换出来,形成了一种抽象、超现实、极简,甚至至上主义风格的氛围。这与西方艺术史中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的影响有关。
1914年,蒙德里安在从巴黎回到荷兰,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他进入了抽象的领地,再次回到荷兰的他发展出一种更简化的抽象风格,他称之为“新造型主义”,即仅用三原色和白色背景上的黑色垂直和水平线网格进行创作,线条切分了节奏。
但温一沛的作品并未完全从现实图景中抽离出来,成为一种“面目全非”的抽象艺术风格,其中现代主义建筑所代表的现实意义及其审美都基本被保留下来,在这审美之上,他主观添加了一层辩证视角下的幽闭审美,冷静且克制。由此,温一沛的绘画是现实主义意义上的,不过是使用了一些抽象的绘画表达。
4
在长时间的观察与锚定下,空间被注入了一种半封闭、半敞开的精神状态:我们同时活在真实的建筑空间和连续变化的幻影空间中,这种幻影空间是基于身体的移动而出现的。灰色空间呈现了灰色地带,几处为数不多的高光与暗影展示了现实空间的幽闭特征。
辩证的思维被艺术家概括进对“窗口”这一视角的观察与体验中——建筑控制和包围着看似开放透明的内部结构,更高维度的意识控制着建筑模式,建筑模式时刻提醒着人们,身体该如何移动……空间在给予安全感的同时又规定了人的行为。还剩什么空间未被规训?
“静态窗外”提供了温一沛观察世界的视角,也成为其追踪和反应现实的渠道,最终所有真实的逃离或虚拟的跨越都从这些窗口向外流出。
**注
关于题目“静态窗外”:“静态”是指画面的主体内容和质感是冷静、理智与静态的;“窗外”是一个视角,它不是指室内的窗外这一物理空间意义上的,而是当你站在任何一边,另一边都是外部视角的。
文/张营营
温一沛,1988年生于河北秦皇岛,2014年毕业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 ( Pratt Institute),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温一沛的绘画实践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空间结构为切入点,并以其为介质窥探周遭生活与个人内心世界。温一沛的作品多呈现出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样貌,他同时在画面中构建出抽象的结构与具象的细节,通过其克制的情感、细腻的表达,以求在实与虚、纵深感与平面性之间营造距离感与真实性。
近期个展:静态窗外——无所畏惧的观看,CLC Gallery Venture,北京,中国;RED, BLUE, YELLOW, The Grass Is Greener Gallery, 莱比锡,德国 (2021); 置景,Arario Gallery,上海(2019);⻜⻦之影,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2017);幽明室——温一沛个展,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2015)。近期群展: 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可以画廊,合肥(2023);无境之境Tong Gallery+Projects,北京(2020);城市触觉-2018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北京民生美术馆,北京(2018);见藏见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毕业创作与近作对话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7);世界史,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17);我们何以成为我们,言午画廊,上海(2017);尤利西斯的凝视,今格艺术中心,北京(2016);Eye/画眼 温一沛;纪烨双人展,Pratt Institute(普瑞特艺术学院),纽约,美国(2014);The Boiler Show, The Boiler Gallery, 纽约,美国(2014);千里之行优秀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