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正杰 Feng Zhengjie
1968年11月出生于四川安岳。1992年7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7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成都双年展等和全球多个重要美术馆的个展和群展,作品被卢森堡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卢森堡)、休斯顿美术馆(美国)、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龙美术馆(中国)、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余德耀美术馆(中国)、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国)、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等国内外美术馆、机构和个人广泛收藏。曾参与主演韩国艺术电影《I’m FENG》并参加全州、首尔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现为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河北传媒大学客座教授。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成都、新加坡、济州(韩)等地。
俸正杰是中国艳俗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一个从巴国属地走出来的艺术家,1995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6年在首都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第一次作品展。而就是在当年,“大众样板”、“艳装生活”等几个大型群展都与艳俗息息相关,“艳俗艺术”浮出水面。“大红大绿”本属于民间审美习性,被俸正杰拿来作为艺术表达的外衣,便具有了讽刺或批判的功能。但是对于俸正杰而言,他并没有一味地去批判消费社会化和大众社会化,因为他也生活在这个大众化、消费化的社会之中,他更多地是传达对于自我审视的评判。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展览现场-俸正杰作品
中国肖像2018 No.8 66x66cm 布面油画 2018
中国肖像2018 No.9 66x66cm 布面油画 2018
鸟 No.6 66x66cm 布面油画 2018
俸正杰最新系列作品《片断的诗意》没有了之前画面所带来的不适感,对于一个成熟艺术家而言,尝试新的艺术语言表达是一种冒险,更是一种自我挑战的突破,因为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留白”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俸正杰将留白延伸出“残片”的效果,本来普通的风景成为记忆中印象深刻的风景,一个普通的背影似乎在诉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由此可见,这种“残片”的视觉效果触发了艺术家的潜意识机制,也增强了画面的叙事性。
片断的诗意No.6 300x150cm 布面油画 2022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展览现场-俸正杰作品
艺术解读
俸正杰的粉红粉绿转换成具有时尚和象征意味的色彩,和他的平面化、带点腻味的轻柔和平滑的笔触、流畅的线条,以及装饰感,整体上形成一种快乐、漂亮、妩媚、鲜艳、肤浅、脆弱……的趣味,创造性地再造了上世纪初的中国月份牌美人画式的感觉。其实,月份牌年画在1920-1940年代,本是当时的时尚,但不能登大雅之堂,连当时主张艺术通俗化的陈独秀都极其鄙视月份牌年画。终于,月份牌在1950-1970年登上了中国国家展览的殿堂,而如今俸正杰的美人画,所以能登大雅之堂,在于转换,在于作者对中国今天时尚和消费文化的审视……爱其漂亮痛其肤浅的矛盾但诚实的感觉,把一张张美人的脸庞,仿佛变成一个个充满感官享受的当代中国人的心理肖像。
——摘自栗宪庭著《"新月份牌"风格的创造-俸正杰作品简说》
流逝与遮蔽——第N代人(三联画)210x210cmx3 布面油画 2020-2021
俸正杰作品中的红与绿,在过去的20年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标志性符号,它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五彩缤纷,也体现了繁华背后的脆弱、虚假、庸俗和焦灼。在艳丽、完美和诱人的后面,隐藏着巨大的虚无与悲戚。娇艳和时尚的红与绿,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刘淳(策展人)
中国肖像2010 100x100cm 布面油画 2010
中国肖像2007No.5 90x90cm 布面油画 2007
重要的是俸正杰已经发展出一种依据当代的视觉经验建立起来的图像方式。他们看起来像那些夸张的照片构图和造型,但是却是用人工的方式来想象和构造出来的。在这些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放弃了道德判断。如果艳俗艺术以反讽为精神核心的,那么俸正杰的精神核心是通过借用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方式发展出一种新的审美趣味和图像处理方式,通过模仿、仿造和改写,揭示出当代商业图像的生产机制。这样他也就必然触及到了这个图像化生存时代的精神本质。特别在肖像系列中,艺术家创造了一系列脱胎于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当代精神肖像。在这里,虽然道德判断消失了,但是其图像的意义却以一种少有的当代性面貌呈现出来。
——摘自皮力著《超越艳俗》
中国肖像2007No.1 210x210cm 布面油画 2007
中国肖像 210x210cm 布面油画 2007
俸正杰对颜色的使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同时也赋予了其作品以力量。他使用的色调主要是红色和绿色,并在此两种颜色的基础上进行深浅变化,如同在过去和现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立起无数联系。除了偏爱这两种颜色外,俸正杰还告诉我,其实红绿两色在中国是最常被采用的:"中国是红色和绿色的。"只要看看周围你就能明白:红墙绿顶的房子,绿色的翡翠,红色的灯笼,绿色的茶;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婚礼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好兆头……给人的感觉是,这个国家真的是双色的。俸正杰使用了这两种颜色,但又将它们变得更为艳丽、更为强烈,甚至可以说是更为辛辣(将其用到了极致)。在他的现代油画作品中,两种颜色的使用达到了电视和广告宣传画中的效果:红色更加鲜明,更趋向于艳粉;绿色则变得更有潜在力,冷冷的颜色就像翠绿的宝石,绿色有时也会变成蓝色。
——摘自叶兰著《皮肤之下,目光之外-俸正杰的肖像作品》
中国2005No.61 210x300cm 布面油画 2005
中国No.16 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01
在他的《花飘零》系列中,繁多堆积的绿色叶片组成了幽深的池水,其中映显出一个头骨形象,而画面上散落的几片粉色花瓣更增加了这一泓池水的深邃和沉寂。一切是如此的静默,仿佛只有那骷髅头骨在水的深处发出令人揪魂的呻吟和呢喃,落花深处谁人知的感伤中透露的是对生命和死亡的无限感慨。
在俸正杰最新的探索中,作品总是被大范围明暗不同绿色调子笼罩着,生死意象的追问,已经变为高度超越和融合之后的一种升华,变为一种自我的内在宗教,弥漫在画面的每一个角落。死亡意识的反面,是对永恒生命的追求、是永恒的创生。如果借用黑格尔的正反合模式来表达的话,生是正,死是反,生死界限的超越在想象中形成的高度融合升华就是合。这种高度升华之合,就是对我们生存状态或者说存在的确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死亡是有限的,创生却是永恒的、是无限的。
——摘自高岭著《艳殇》
花飘零No.1 500x300cm 布面油画 2008
花飘零No.5 210x210cm 布面油画 2010
与以前那种关注消费社会的外露的绘画语言不同,俸正杰最新的绘画不再以性感的时尚肖像为主,而尝试平静含蓄的绘画形式意味。他的《花飘零》就是一幅充满内敛形式和近乎纯绿色的作品,美丽女孩肖像隐藏与绿色的树叶和花丛之中,表现了对女孩生命和青春流逝的关注和描绘。俸正杰延续自己个人的风格和语言,塑造的美丽肖像仍然让人过目不忘。不过,俸正杰在《花飘零》的形式语言发生了变化,他要么把带花的肖像画塑造的极具装饰性、要么把带有树叶的肖像画刻画的很有几何感。其结构单纯,但富有韵味。因此,在俸正杰看来,青春的女孩象征着美丽、活力和朝气,青春也意味着岁月易逝的时光和记忆。俸正杰的新画似乎是对青春的定格,以其含蓄而象征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青春的迷恋和留恋!
——摘自黄笃著《杜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