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哨俏形怪有神,妙音悦耳又怡人。牛如负轭耕田野,马似脱缰闯野程。犬吠羊鸣鸭嘎嘎,龙吟虎啸鸟嘤嘤。”说的就是具有浓郁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泥哨。泥哨又称“泥叫叫”、“泥咕咕”、“娃娃哨”,是一种具有观赏和娱乐双重属性的民间陶泥玩具兼工艺美术品。它集捏塑、刻压、哨孔、烧成、绘画等独特技艺于一身, 泥哨下部均留有回气孔,轻轻一吹就能发出或清脆或浑厚的哨音, 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泥哨承载和记录着历史积淀下来的民俗民风,蕴含了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情。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也影响了各地泥哨发展的不同,无论是制造工艺、造型或者设色、绘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各地泥哨妙趣横生的构思、千姿百态的造型、吉祥喜庆的色彩和精彩的技艺无不让人赞叹称奇。
镇江华山村泥哨被称为“太平泥叫叫”,泥哨虽然小,但制作工序繁多,材料也极其讲究。就制作工艺来说,制作太平泥叫叫需要挖掘华山脚下约50厘米的黄泥,。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华山泥土质地粘性强,韧性好,有可塑性。挖好的泥料要三翻四叠五垒,和水搥打上百下,成了熟泥后才能开始双手塑形。太平泥叫叫塑形手法以团泥法为主,构形大多呈团块状,成型后钻发声腔孔并上色, 最后将泥胚风干,低温烧制而成。
太平泥叫叫《红梅报春蝌蚪》
太平泥叫叫轻吹即响,可以吹出多种哨音。其发声原理是手艺人用竹签对泥塑插发声腔孔,泥叫叫总共需要钻四个孔洞:一对孔洞是进气腔孔, 另一对孔是气流运动腔孔。钻孔过程颇为关键, 整个过程必须一气呵成, 并且得保证孔柱内壁光滑, 这样气流在泥壁内翻滚循环顺畅, 发出的声音才得以清亮。
太平泥叫叫《鱼化龙》制作过程
华山太平泥叫叫并没有典雅精巧的外形,也没有正确的比例和逼真的形态刻画,整体风格粗犷朴实,乡土气息浓厚,运用了很多吉祥的元素,正如名字一样,当地的人们都认为太平泥叫叫能给人们带来健康与太平,寄托了人们对于太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也被称为“可以带来幸福的泥哨子”。
太平泥叫叫《镇江三怪》
太平泥叫叫《双头鸡》
陕西西安泥哨又称“娃娃哨”,陕西话谐音也叫“娃娃伞”,娃娃哨体型小巧,通常为成人手掌一半大小。目前存在于陕西西安东郊狄寨白鹿原和西郊鱼化寨两地,西安鱼化寨娃娃哨的泥料一般只选用“黑垆土”,黑垆土属于钙层土,这种土烧制的泥哨不裂不炸,是娃娃哨的首选泥料。
老式陕西西安娃娃哨
西安娃娃哨的特色之处在于制作娃娃哨需要用到模具,民间艺人将做泥哨的模具称为按子,当地手艺人们将泥料放进按子中用手挤压成型,背后留孔,取出就是泥哨的外形。雕刻按子的民间艺人除了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灵感。与其他地区泥哨不同的是,西安鱼化寨娃娃哨吹响的原因是在泥哨中安装了“哨坯”,哨坯是将泥料放入模具中,用力挤压,再运用专门的塑哨工具,当地人称之为“篾篾儿”,在泥胎中部捅透纵腔、横腔,使气流受阻回旋, 进而可以发声,哨坯纵横两腔孔的长短、宽窄、深浅等极其讲究,有时错出几毫米,哨就不响了。
陕西西安娃娃哨制作过程
手艺人将泥料放进按子里 插上塑哨工具“篾篾儿”
手艺人给娃娃哨上色
陕西西安泥哨常见题材多是陕西地方戏剧秦腔中的人物,也有戏曲人物、神话传说,艺人们捏制泥哨的时候就像在塑造一个有灵魂、有故事、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作品当中,反映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陕西西安娃娃哨
贵州黄平苗族泥哨是用黄平县当地的白鳝泥,又称观音土,土质细腻柔软,挖来泥土后要反复捶打揉捏加工成为熟泥,确保其韧性达到最佳,且不沾手,运用捏、揉、压、揪等一系列手上功夫进行泥哨形态的塑造,捏制成形后,用制哨棒开哨,待风干后进行煅烧,待泥土烧制为黑红色,便可进行彩绘,等到颜料干燥后,为泥哨通身上釉,放置阴凉处风干,小小的黄平泥哨就制作完成了。
贵州黄平苗族泥哨制作过程
贵州黄平苗族《十二生肖》泥哨
每个黄平泥哨下部都会有两个孔,一个为吹气孔另一个为出气孔,当地手艺人用专门制哨的小木棒将两个孔开成大约35度角,这是黄平泥哨能吹出清脆悦耳声音的关键,开哨过程非常考验手艺人的技术,经验丰富的艺人们开出的哨音古朴又响亮。
手艺人给黄平泥哨开哨
贵州黄平苗族泥哨的造型取材广泛,多根据儿童的喜好,以飞禽走兽、蝶虫蛙鱼、家禽六畜等动物造型为选材。从色彩上来说,黄平苗族泥哨一般以黑色作为底色,用艳丽的红、黄、绿、蓝等色绘制纹样,表现出浓墨重彩的上色特点,近似当地苗族的服饰花块,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苗族泥哨艺人们大胆采用夸张变形、想象写意的手法,突出动物的特征部位及神态,强调神似形略,使作品质朴简练、生动传神又充满童趣,惹人喜爱。
手艺人给贵州黄平泥哨《马》上色
贵州黄平苗族泥哨《虎》、《猴》
“泥咕咕”是河南浚县泥玩具的统称,因吹响会发出“咕咕”的声音,被形象地称之为“泥咕咕”。浚县泥咕咕的取土环节有严格要求,好的泥咕咕泥料为位于黄河故道地表两米以下的“胶泥”,胶泥具有黏的特性,易捏成型、不易变形且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河南浚县泥咕咕
浚县泥咕咕的造型捏制讲究随意性和主观性,工具较为简洁,只需一根竹棍以及竹筒,竹棍两头一尖一粗,用来雕刻细节,竹筒的管口黄豆大小则用来扎眼。捏制时泥料放手中左右揉捏,目的为了排净泥料中的空气。浚县泥咕咕之所以可以吹响是因为每种泥咕咕都会插两个小孔,两个孔分别在泥咕咕的尾部和底部,两孔的朝向不一样,相互配合能吹出浑厚的哨声,艺人也会在插孔后不断调音,以求达到最完美的声音。
浚县泥咕咕制作过程
浚县泥咕咕多为麻雀、鸡、斑鸠、燕子等带有吉祥意味的鸟类形象,形体圆润饱满,大多肚子圆润,头尾部分很小,昂首挺胸,尾巴微翘,整体给人以稳重、厚实之感,不同的咕咕鸡还会吹出不同的声音。这些鸟类形象又是多产、繁殖力旺盛的象征,和民间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相契合,因而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总体来看,浚县泥咕咕的内容题材非常接近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中原乡土生活气息,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缩影。
河南浚县泥咕咕
泥哨的发展根植于厚重的民俗民风,作为传统民间玩具,泥哨不仅具有娱乐性,同时也是民间文化与艺术传播的重要物化形式。浑然一体的泥塑之美承载着手工艺人对历史、自然的认知与热爱,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是当地人民美好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