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展览很特别,由著名理论家尚辉先生策划,把我敬重的先生与同道们,在不同的时间段画同一位模特的杨简浓女士肖像艺术,同时在云上美术馆展出。使处在不同年龄与不同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同行们,从杨简浓女士一人的形像中感悟到全然不同的画意,提炼生发出适合艺术家个性的美感与绘画特征。表现出在天然客体的形象中所蕴含着丰富的创作可能。只要艺术家具有发现美、创作美、表现美的独特视觉,这个真实的世界就是艺术创作全然丰富的活水源泉。
杨简浓女士是天生丽质的山西姑娘,带有中原大地地域文化的血脉特征。加之她长时间从事大量和绘画艺术相关的工作,结识了相当多的国画、油画、书法艺术家,耳濡目染,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气质。她很乐于让画家们描绘她的形象,从而能深入认识艺术创作过程,得到学习。可见激发艺术家想象的画意,不仅要有天然的形貌特征,还要有不凡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杨简浓能在各不相同的场景中自然大方地展现她的气场,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产生创作灵感的画意。
此次展览以史上少有的文化视角,展现出“人心中之有,他人笔下所无”的学术亮点。是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实践体验的一次深入交流活动,并显示出一个人关注和参与艺术创作的文化审美意义。
杨飞云
2023.8.1
尚辉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博导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213×269cm 布面油画 1863
现收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当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在落选沙龙展上引发社会反响时,人们热议的并非完全是艺术史上对这幅作品所蕴含的现代主义倾向的认知,而是衣冠楚楚的两位绅士与一位真实的风尘裸女的并列。这位裸女凝视观众的不羁神色,早已脱去古典主义时代那种缪斯般的神圣性,充满了难以言传的现实欲望。和她并列相坐且形成强烈反差的那位绅士,是其时中产阶级所崇尚的高贵而儒雅的典型形象。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的开篇之作,《草地上的午餐》饱含了丰富的意味,除了艺术语言的平面化和表现性倾向,更多的是描绘了巴黎新兴的现代生活方式,而且将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左拉和模特儿维多琳·默兰作为画中主角的原型,他们身份的对比和对观众的凝视都表达了绘画前所未有的一种观看现实的角度。
马奈《酒馆女招待》77.5×65cm 布面油画 1879
现收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马奈的画作开启了“现代生活的面孔”的现代艺术创作之路。在他所描绘的诸多现代生活场景的画面上,总是呈现出一张张让人难以忘怀的女性面孔——《酒馆女招待》、《奥林匹亚》、《女神游乐厅酒吧》、《白兰地》和《娜娜》等,他对这些女性面孔的描绘具有镜头捕捉形象的瞬间性与微妙感。重要的是,这些被称之为“现代生活的面孔”的女性,均是他常画的模特儿——维多琳·默兰、苏珊娜·里郝夫和埃伦·安德雷等。在某种意义上,马奈开始的印象主义绘画所被称誉的“现代生活的面孔”,实是由这些模特儿原型建立的,是这些模特儿独特的相貌、姿态与眼神实现了马奈心目中所谓的“现代生活的面孔”的审美理念。马奈曾这样评述维多琳·默兰的表情:“我无法明白地指出是什么,维多琳,不过有某些东西存在于你看东西的方式、你的脸。你从来不看这个世界,好像你想向它要什么。”应当说,马奈并不十分明了的维多琳的表情与眼神,却用他的画笔永久地凝固在了画面上,并成为一张张鲜活的“现代生活的面孔”。
从此,模特儿的意义在现代绘画中不再作为一个被摆弄姿态的“模特儿”,也不再作为画面角色的“装扮者”,而是一个具有社会角色和自我身份确认的画面的真实人物存在。
这个展览的独特性,就是不再把画中的她——“杨简浓(杨芳)”作为画面非自我身份的“装扮者”,而是针对她的形象展开的艺术创作。这里,既有她优雅的体态、清澈的眼神这种来自她自身的气质对画家的吸引,以及众多名家对她的这种本我的社会角色的定格,也有众多画家从这一原型出发而进行的形象想象与建构,从而体现了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原型富有差异,富有想象的独特理解与个性创造。而这个展览的研究性,恰恰在于能够清晰地揭示每位艺术家对他们画面这个“她”的折磨性的构思以及痛并快乐的创作过程,从中体现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表现主义的绘画趣味以及带着某种审丑的图像真切。
靳尚谊
《画廊经纪人》
90×6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杨飞云
《大唐遗韵》
220×1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应当承认,并非模特儿的杨简浓以“她”的自我真实勇敢地暴露在画家们的笔下,“清纯”是青春的吐芳,而“沧桑”则是岁月的洗涤。这个展览展示了“她”辗转于不同画室留下的形象记忆,串成了“她”从青涩少女到青春流逝的时代面孔。而中国当代油画大家名师对“她”的观察与创作,又成为中国油画艺术从新古典主义到表现性与图像性探索的艺术见证。
2023年8月30日于北京22院街艺术区 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