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年轻一代的面孔

玉兰堂(北京)

活动时间:2024-03-02 至 2024-04-09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2024 年 3 月 2 日,“肖像-年轻一代的面孔”群展将在玉兰堂(北京)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付美军、高珍惜、季鑫、伽让、蒋小余、蒋雨、李明珊、梁曼勇、刘冰、马铭泽、宁子益、彭金龙、十音、石磊、苏航、苏昱铭、孙宇、仝紫云、夏禹、忻洛汀、薛若哲、颜秉卿、杨玥琪、姚浩、尤勇、张炯、张书笺、张绪威、张中阁、章犇、周宇越共 31 位艺术家。

于公元一世纪所著《自然史》的大普林尼(Caius Plinius Secundus),认为肖像的起源来自于人对影子的捕捉:一位少女通过微弱的光线,为即将远行的爱人投射在墙上的剪影进行描绘。这种行为,被称之为肖像的原型(archétype),它暗示了肖像是一种对“相似性”追求的艺术,它本身也是一种对本相的投影。

如此,肖像就不是指简单的人像,而是一切之像。二十世纪哲学家伊曼纽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évinas)认为,哲学就是唤醒对肖像的追踪。而年轻一代的面孔,正是追踪其世代在其生命扣问上的哲学唤醒,它是一种检视,通过对集体之他者的肖像,超越性的从“可见”揭示了在肖像之外的“不可见性”。

这种“不可见性”的“肖像”,是一种超越了总体的代表,被列维纳斯称之为“他者之脸”(face of the Other)。它鼓励我们在宏大的世代肖像的背后,去看那超越世代的肖像,尽管我们以“年轻一代”作为一个时代的意向,并已展现出时代,但不可避免的,在这些艺术家的背后,已经揭示了某种对超越世代的“他者之脸”的“相似性”追求。

这种近似本能的驱动,正如少女通过对爱人影子的描绘,实则是对爱的影子的捕捉,在超越了希腊哲学传统中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看来,从更深的集体无意识的根源上,肖像画在本体论上,就是对上帝影子的追踪和捕捉。而每一张具体的肖像,都具体的暴露出我与祂之间的关系。如果是按时代的角度来看,就是时代的集体与祂之间的关系。

展览持续至 2024 年 4 月 9 日,玉兰堂(北京)欢迎您前来观展。

刘冰 香格里拉 2023 布面油画 30×40cm

苏昱铭 将府公园的秋天 2023 纸本丙烯、油性铅笔 185×135cm

颜秉卿 倒 2024 木板坦培拉 60×40cm

孙宇 诗人 2023 布面油画 100×200cm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本县城隍」
¥ 34
非遗版画「三界功曹」
¥ 34
七彩糖果兔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