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展厅A即将呈现《大象——当代水墨双个展》。本次展览汇集了两位成就卓越的艺术家——秦风、袁顺。他们均出生于1961年,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并致力于探索西方视觉语言体系。多年来,他们凭借深厚的文化认知与积累,坚持对中西文化融合进行不懈的探究与实践。此次展览将呈现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创作理念,为观众带来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艺术表达方式的精彩对话。
袁顺作品《玲珑球#5》
宣纸水墨设色
194×180cm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讲究以“精气神”展现气韵之势,探寻大德之道;而西方的文化体系则是一种对现实景观的独立性表述与自由重构。所以,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智慧孕育出: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意境。继而,在传统图式中既有 “力透纸背”式的苍劲笔触,又有充满想象的无限“留白”之意境。而西方文化的发展则诞生了从具象到抽象,从严谨的写实纪录到自由的观念表达的艺术创作形式与文化图象。而最令人着迷之处,莫过于在视觉语言与精神哲学上探求其互相对话、融合的可能。
秦风作品《欲望风景系列之三》
丙烯于亚麻布
200×100cm
艺术家秦风带着充满野性与原始欲望的力量,在其自造的画纸与布面之上传递与古代文明对话的图景。在颜料猛击画布并留下一笔充满力量的墨迹后,随之诞生的画面却是一种冥想式的空灵。这正是西方文化之“外向”与东方哲思之“含蓄”之间的融合,也是其作品所探求“内与外”碰撞时的平衡转换而形成的一种流动式的“磅礴之象”。
袁顺作品《未来季#34》
宣纸水墨设色
194×180cm
而在另一种思考下,袁顺通过作品语言打破时间与空间,继而在“虚与实”之间寻找各方的一种相连、互通、延展的共存关系。这种关系承载着袁顺敏感且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源自于生活经验的反思、想象、与一种带着东方式克制的全球化视角下的冲动。而这种关系与冲动所构建的是一种凝固的“和谐之象”。
秦风作品《古典美学之死3号》
水墨综合材料
34×24cm
无论是秦风挥洒出的书写式、诗意化的新“水墨抽象表现主义”世界,还是袁顺所构建的介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跨地域、跨时间的全景“乌托邦”。他们都在试图通过“融”来探究一个更大的宇宙观,一个更广阔之道、更宏大之景。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邀请观众在欣赏两位艺术家作品的过程中,感悟到一个虚实之间,聚势而发、气韵磅礴的“大象”。
文章来源自策展人:马真正
秦风
1961年出生于中国新疆。1985年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1996年受德国柏林市政府邀请,作为特邀艺术大使,并任教于于柏林艺术大学。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筹建北京当代艺术馆。后旅居美国,2008年成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当代艺术研究员。秦风曾多次在欧美获得艺术奖项及国家艺术贡献奖。秦风的作品史诗般地兼容了西方表现主义哲学的浪漫与中国书写式的气韵,通过对多元文化的研究创作,传统与现代材媒的研发与应用,使形式语言和表现,呈现出更加东西文化精神品格的兼容,继而构建并形成个人独特的语言和风格。
秦风曾荣获柏林市政府奖、波士顿国际艺术奖、美国迈克尔·道格拉斯基金会新世纪奖和国家艺术贡献奖等数十个海内外文化艺术奖项。作品曾亮相佳士得,苏富比,嘉德,保利等数十家国内外拍卖机构;也曾被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南加州亚太博物馆、威尼斯西尼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耶鲁大学美术馆,史密斯学院美术馆,美国外交部、意大利外交部、G5会议中心主席厅和中国进口贸易中心元首厅等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
袁顺
1961 年生于中国上海。1983 年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1987 年应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是当时全院最年轻的画师。九十年代移居德国,在西方的艺术体系中继续探寻中国传统水墨的发展与变革。1997年获选艺术家工作室驻留项目,入驻纽约 ART OMI,1998至1999年连续两年获 DAAD 艺术基金奖,入驻德国沃尔普斯韦德; 2001年获柏林文化部艺术家基金,代表德国艺术家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驻留创作; 2013年获大东文化基金,在韩国光州驻留创作。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及柏林。
袁顺的作品及创作项目先后在全球十五个国家的双年展、博物馆、画廊等机构展示。多年来,他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率先将传统水墨的图像与结构带入一种后现代主义观念,并重构一种东西互体的世界主义的宏大图景。他的作品被众多国际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