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入屉内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活动时间:2024-06-22 至 2024-10-08

活动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苗江路678号

“青策计划2024”即将于2024年6月22日(本周六)正式对公众开放。在此,“烟囱PSA”将在展期前陆续推出2篇“线上导览手册”,为你细细解读两组展览的策展理念与参展作品。本期,我们将一起走进由李晓晴、周楚共同策划的“小节线内的抽屉”。

展览“小节线内的抽屉”以"失踪"为探源,"寻"为牵引,展览设想空间为安放未卜之物的匣子,邀请观众潜入屉内,跟随"寻"的步伐,在幽闭之处重新思考"寻"的主体与意义。展题取于乐谱上的休止符。休止符是小节之间的喘息,抽屉是等待开启的未知之匣。面对失踪,进入者翻箱倒柜,握住休止符的把手,拉开陈迹之屉。进入即是主人,但谁又在上空观望调动?

策展理念

展览试图勾勒失踪的轮廓,解读眼前混沌形态,摸索背后运行机制。犹如一团乱麻在前,拆解的过程由扯出根根线头开始,从概念本体、时间困局、一体两面的矛盾、遗留痕迹等角度切入,逐层抽丝剥茧。失踪经由缺席才可在场的形象浮现于雅克·德里达对“延异” (différance) 的审视──在场之存在者的呈现必然仰赖差异作为一种消失暴露跟前。但早在一切发生之先,对失踪的焦虑便已催生不曾存在的认知记忆。

文化评论家阿克巴·阿巴斯以中国香港80年代新浪潮电影为例,刺破对失踪的焦虑在长期匮乏主体身上的逆向式现形,颠覆线性时间下因果常态。正因匿迹于存在和消逝边界的暧昧状态,失踪在当下才得以成为争取社会公义的利刃。纵然剑锋伤人,在黑特·史德耶尔笔下,西班牙前独裁者法朗哥的失踪状态正是诉讼政权逼害的关键。曾经的在场并不会就此灰飞湮,「没有什么会彻底消失,任何消失的东西都会留下痕迹」,过去将以痕迹之身继续撩拨跟前迷雾,诱发寻探欲望。失与寻的共生关系催生展览信条:始于失踪,但不终于寻找。比起寻求谜团中唯一实相,更在思考失踪如何召唤不同指涉时空交融,追寻往日的在场如何继续在当下和未来涌动。

参展作品及分布

《谱/阈》

卓梦婷

2024

声音装置

音频发射器,收音机,MP3播放器

《谱/阈》是一个表演性装置,在收音机和音频发射器交叠的狭道布局下,艺术家意图探求声频「失踪」的边界。使用偶拾的无线电信号与偶发的干扰,意在探索这几种状态之间的阈值:是远方的哭声、虚构的故事、或只是噪音?随着观察者在此物理声景中的走动,人的肉身对随机信号造成干扰,所捕捉到的状态也因而改变。作品同时也是一个事件谱:卓氏将一组指令从伦敦发送到上海,与两位策展人协作,由她们诠释和执行。装置最终呈现一个开放式反馈回路,形成被观众存在所激活并不断重塑,不断衍变的对话。

艺术家简历

卓梦婷,生于广州,跨媒介艺术家和剧场导演。自2015年于英国伦敦从事当代表演创作与研究,是艺术小组与播客「小明拆台」创始人,英国皇家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及伦敦大学传媒学院的客座讲师。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演出创作硕士毕业。为社会与自然中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而吸引,尝试用参与式装置、声音表演、一对一剧场等形式探索人与人之间超越语言的联系。声音创作主要使用非乐器、噪音、现成物品、身体的移动,以探索听觉政治——信号的创造、接收、传输、操纵——以及声音和空间交汇的边缘点。近期声音创作见于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Tai Kwun Contemporary)、意大利东方美术博物馆(Museum of Oriental Art)、伦敦Frieze、Cafe OTO等。

《末日扶手》

文美桃

2023

装置

油画棒,蜡,木

尺寸可变

观众在转向展厅内部时与依附在木制扶手上诡异的前臂突然碰头。主躯来历不明瞬间引发无限联想,其怪异姿态更添一份危险气息。作品仿佛是对旧日时空的回应,以隐晦的视觉语言召回早已在当今上海销声匿迹的工厂光景。跳出现有场馆空间逻辑,或许曾有一只手亦于此依靠在扶手之上。前人的生活痕迹犹似再次显现,在转角悄悄探头,向观众招手。空间性质演变超越线性时间限制,共汇于当下一刻。曾经被历史浪潮冲洗抹掉的,如今以不落名相的碎片短暂再现眼前,并将在时代进程下再次隐身潜伏,等待下次显形。

艺术家简历

文美桃,1990年生于香港,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获得艺术学士学位,目前修读于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艺术学院硕士学位,主修雕塑。文氏的创作以物料出发来讲述事情,并从技术层面现身于各种媒介。其作品主体由身体的亲密性游走到城市的景观,探究城市化生活与消逝事物的关系。

《如何想象不可想象之物》

刘广隶 & 陈梓睿

2023

双屏影像 (彩色,有声)

23分23秒

“现在我明白了,恐龙灭绝得越彻底,它们的统治范围就扩展得越广,不仅控制着覆盖各大洲的森林,而且能进入留存在地球上的人的思维深处。从久远的、引起恐惧和疑虑的祖辈开始,它们不断伸出颈项,举起利爪,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卡尔维诺《恐龙》)

“当他醒来时,恐龙依旧在那里。”从沉睡中苏醒,我们如何直视那双一直存在我们想象之中的眼睛?

艺术家简历

刘广隶,1990年生于湖南冷水江,现工作、生活于巴黎。毕业于Le Fresnoy法国国立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他的创作通常在描述历史或事件不同方式的狭缝中吸取养分,最后在装置、视频、纪录片和绘画中找到它们自己该有的姿态,它们暗示我们对当下的理解是由信息媒介格式、预先存在的语言和社会规范所塑造的。它们或多或少以虚拟数字技术、图像和公共记录为材料,关注历史的书写模式、社会政治现实的描述框架和关于过去和未来图景的当代再制作。他曾获得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大奖GoldenNica及Honorary Mention (2021, 2022)、卡塞尔纪录片影展最佳短片Golden Key (2021)等奖项。

陈梓睿,1997年生于湖南湘潭,现就读于卡塞尔艺术学院移动影像研究⽣院。他的作品常以⾃身身份出发,从技术与媒介的视⻆谈论政治与社会议题,在问题本身之外他也试图让叙事被建构的⽅式本身得以彰显。作品包括实验影像与装置。

《风下之乡》

胡伟

2021-2022

单频道高清影像 (彩色,有声)

彩色,有声,53分16秒

第一人称叙述从一个幽灵的视角展开。灵体自身并不拥有具体的鬼魅形象,但它被影像内其他众多主体所赋形。幽灵是当地传说中的神话生物,潜伏于水下,无法上岸显形,但永远睁着眼睛凝视观望;也是被困于岛上的无国籍劳工;亦有可能是岛屿本身──缠绕于过去殖民历史和未来旅游资本发展之间的幽冥之地。幽灵的概念指向了一种中间状态,不知生不知死,无法捕捉踪迹亦不缺席。它不属于当下二元叙事中的任何一方,过去拒绝离开,但未来依旧不知踪影。

艺术家简历

胡伟,1989年生于大连,工作生活于北京。他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16 年研究生毕业于 Dutch Art Institute (DAI)。胡伟使用影像、装置、 印刷图像、表演和绘画等多种媒介进行创作。他的兴趣常始于文本与视觉文化之间看似无关的元素,通过调研、转译和想象来探索艺术与现实关系在政治和形式上的多重的、可思辨的联系。他近期的实践游走在不同的地缘语境和“消音”的历史和材料中,调查个人、非人及物质在历史和自然改造过程中的能动性,分裂和人为的异化。结合动态影像和散文美学,他的工作也揭示不可见的劳动、情动和价值判断在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关系。

《波亚斯人!》

张哲熙

2020-2021

游戏引擎录像,木雕

循环播放

此作以加勒比海蚊子海岸国家Polayis的历史为蓝本。Polayis出现于十九世纪初殖民战争及伦敦证卷交易所创立不久之后。拥有歌剧院、金矿以及「适宜欧洲人居住」气候的 Polayis,在投资者眼中是个蓊郁的机遇之地,但却全属虚构。当殖民者航向理想國,才发现那是一处偏远的不毛之地,后来更几乎全数遇难。由语言象在现实永远缺席,作品透过模拟影片、合约以及当地货币「法币」的再版,再次搭建乌托邦,回看这宗多层构筑式骗局崩塌前夕。张氏真假并置,追踪资本和权力的生成逻辑,点破仅仰仗概念而生的假象如何在现实永久缺席。

艺术家简历

张哲熙,1993年生于苏州,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艺术、文化与科技硕士学位和于剑桥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通过视频、装置和写作,张氏探索宇宙学、技术和经济学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他于去年主编并出版《灾难时刻!》,言及虚拟金融和灾难时刻。

《白芒水鱼人》

朱湘

2023

装置

透明鱼线,淡水珍珠,鱼钩,鱼骨,硅胶,细沙,真丝头发,装在药盒的家庭照片,手稿,小米珠项链,手表,小提琴弦

尺寸可变

鱼人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相貌各异,但都逃脱不了受暴力摧残的命运。作品围绕艺术家一段隐秘的家庭史,试图以鱼人之身为网,打捞经已葬身于历史洪流深处但无法磨灭的伤痛回忆。鱼线串连鱼人的身体碎块,与并置的真实历史物证互为交织,在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游离往复。以仅残存于家书中的舅舅为起始结,一直编织至报纸角落里的鲸鱼,被特定时空背景剥夺姓名的族群,以及他们早已被宏大历史论述所淹没的个体身世,在作品中一一寄托于以传说之名流传于世的鱼人身上。朱氏尝试在鱼人形象多重变质的孔隙之间,开辟填补历史空白的私密路径。

艺术家简历

朱湘,1996年生于电白,从家庭历史遭遇政治创伤、空白、沉默之处探寻具体细微的着落点。她延续到关注海洋与陆地之间经历“二次死亡”的人,在海岸线、岛屿、绿洲和沙漠中,寻找仍有生命对话的情境。她试图回应历史背后复杂的权力关系和遮蔽的情感,以及那些导致女性叙事遗失的愚昧时刻。朱湘独自开展项目:与其称为“研究”,她倾向于是推动自我教育的实践,进行写作、影像、装置等转译的工作。在可接受地限度内,她更为在意记忆交接后深潜地反思,为练习松动的、能撑起彼此心理空间的历史而探路。

《琥珀》

秦畅

2024

装置

防水布,门板,铜制地板花,染色硅胶,弓毛,琉璃,肠衣,封坛纸

作品为本次展览委任创作

琥珀是仪式的现场,是在酿虎酒也是在演奏音乐。但酒和音乐都并不存在,因为现场唯余一个酒坛和发不出任何声音的‘被噤的乐器’。以‘酿酒’为起源,将不同材料投入坛中,用封坛纸密封,酒坛的内部走入混沌,外部对内部无从所知,知识被主动放弃。乐器亦是空心,等待粒子颤动合奏,但因为被‘噤’,位处于永恒的停滞。艺术家从虎酒偏方中感受到一种鬼神附体似的信念感,因为缺失,企图用酿酒的发酵过程“提取”老虎的精髓。把老虎分解/吞噬的动作既残忍又虔诚,以毁灭现在召回过去。

艺术家简历

秦畅,1996年生于重庆,毕业于美国波莫纳学院,现生活工作于阿姆斯特丹。她的工作关注物质在组成生活、记忆和虚构场景时不透明的纠缠,劳作中停顿的时刻,重复间的细微差异,並用物件和装置重构寄居于语言间隙中沉默的认知切片。

《物种风景》

钟云舒

2024

装置

花盆,LED ,铸铁支架

作品为本次展览委任创作

‘物种’来自于‘雾中’的谐音,雾中的监狱肉眼看來是模糊不清的立方体,高空中探照视野的聚光灯卻無比清晰。强光穿透雾气,成为独一地景标志。展厅六米之上,形状各异,天台上随处可取的花盆,承托着聚光灯培育出的强光,直视下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我都是在场的人,无法缺席。‘人’或‘物’因缺席而在场,而在光眼照耀下,谁又可以缺席?

艺术家简历

钟云舒,1990年生于武汉,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和伦敦艺术大学纯艺专业。关注一切日常流动中可以用来反抗和质疑的瞬间,这些被凝固的瞬间可能是简单、优雅、有点喜剧、甚至可能是荒谬的。在她雕塑的材料中,并没有某种精确的分界,它们分散却又相互制约,她擅长在实践中串联、安排、组合或建造不同物件与词语的多重关联,将隐藏在生活有机物里的矛盾性巧妙安置。

李晓晴

策展人和艺评人。2000年生于新西兰,成长并生活于香港。2022年获得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目前正在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修读策展硕士。她的研究常以阈限状态为触爪,叙事建构为纽带,关注个体及社会难以名状的伤痛。所撰展评刊登于不同艺术平台,并于去年为杨沛铿于伦敦Gasworks画廊的個展联合策划活动Sonic Friction。

周楚

策展人和写作者。就读于伦敦金史密斯大学策展硕士,工作生活于伦敦和深圳。好奇叙事元素之间的张力,视觉以外的暴力以及衍生空间的结构。现研究项目关注民族构建,声波与噪音。曾策划歌德学院(中国)展览《松果眼》,伦敦Gasworks画廊活动Sonic Friction。

创意推荐
洛基(Loki)
¥ 25
大战熊猫怪(降临)
¥ 9
呆萌兔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