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狂才:神迷卡拉瓦乔

木木美术馆(祠堂街馆)

活动时间:2024-07-27 至 2024-10-27

活动地址:成都市青羊区祠堂街58号

木木美术馆(祠堂街馆)将迎来夏季特展「天生狂才:神迷卡拉瓦乔」。展览聚焦卡拉瓦乔艺术生涯里的一件重要作品《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丽亚》,围绕该作品的鉴定和修复过程展开,呈现卡拉瓦乔的艺术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本次展览将是这件旷世杰作在国内的首次亮相,也是卡拉瓦乔的画作在西南地区的首次展出。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艺术过渡时期的先锋人物,卡拉瓦乔被誉为 “巴洛克艺术的奠基人”,对西方艺术史有着深远且革新的影响。他破除了文艺复兴时期理想主义的程式,用新的眼光来考量艺术,他忠于眼见的真实,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甚至底层百姓为原型来描绘圣母、耶稣等宗教题材人物,在作品中表现现实的生活,被视为现实主义风格的先驱之一。

本次展出的《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丽亚》是卡拉瓦乔不朽艺术遗产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它是画家创作成熟期的关键之作,并且是他去世前带在身边的三幅画作之一。

画面展现出其标志性的艺术风格:对明暗对照法的熟稔驾驭以及深沉强烈的人物情感和精神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作仅有后人的临摹作品存世,直至2014年原作才出现于公众视野之中,并被当今在世最著名的卡拉瓦乔专家米娜·格里高利鉴定为真迹。

《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丽亚》

1606年 布面油画

107x98.5 厘米

私人收藏

此外,卡拉瓦乔开创的暗绘法(tenebrism),即明暗对比强烈的光影效果、在暗处大胆使用深色背景和充满张力的构图,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冲突感和感染力,颠覆了古典主义对均衡、优美、柔和的追求。他结合自然主义和戏剧性的绘画风格对整个欧洲绘画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改变了之后欧洲艺术发展的方向。

卡拉瓦乔,原名米开朗基罗·达·美里西(Michelangelo da Merisi ),因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小镇卡拉瓦乔而得名。他1571年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镇上有名的建筑师和石匠工。但其双亲在年少之时便已去世,卡拉瓦乔在街头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有了更敏锐的洞察力,也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21岁那年,卡拉瓦乔只身来到罗马。为了生计,他在当时罗马的著名画家朱塞佩·切萨里 (Giuseppe Cesari)的工作室里当助手,专画花和水果。早年的经历也使卡拉瓦乔的绘画在表现手法上自成一派,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让他在当时一众追求古典理想主义的主流社会里脱颖而出,受到了当时名门贵族的青睐。

《卡拉瓦乔像》奥塔维奥·勒奥尼 约1621

卡拉瓦乔脾气狂放暴躁,可与其绘画技巧相媲美的要数他好斗的天性,他时常卷入大大小小的街头斗殴和争端之中,是让巡捕队头疼的常客。

据官方不完全统计,卡拉瓦乔一生中因酗酒伤人被追捕3次,赦免2次,逃狱1次。虽然是一名逃犯,但因其艺术成就和名望,他在逃亡过程中仍受到当地名门贵族的庇护和认可,并接到大量委托工作。

而本次展出的作品《沉醉中的抹大拉的马丽亚》,是卡拉瓦乔结束逃亡返回罗马时随身携带的画作。但因其在船上引起骚乱,船长将他赶下了船。

不久后,他便因病去世,年仅38岁。

作为一位画家,卡拉瓦乔在生前备受赞誉和追捧, 却在去世之后很快被遗忘。直至20世纪,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家罗伯特·隆吉,作为现代卡拉瓦乔研究的开创性学者重新“发现”了这位画家。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卡拉瓦乔的艺术成就及其在17世纪对巴洛克艺术深远影响,他使这位大师再次走入了艺术史学界和大众视野,并为其正名。卡拉瓦乔的作品被卢浮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国家美术馆、冬宫等世界权威艺术机构收藏。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目前仅有约64幅作品存世,其中可借展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财神之神」
¥ 32
机械哪吒
¥ 20
人猿星球(基拉)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