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逸斌 「流憩」

阿尔敏·莱希画廊

活动时间:2024-09-06 至 2024-10-12

活动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7号2层

阿尔敏·莱希 - 上海荣幸宣布将于2024年9月6日至10月12日呈现英籍华人艺术家张逸斌(Gordon Cheung)在中国的个展「流憩」(Peaceful Retreat),展出一系列近年与中式园林相关的混合媒介画作及装置,以及特别为此次展览创作的陶瓷雕塑。

艺术家从写意园林出发,展现人类如何透过山水植物投射逃逸的心境,以及园林史作为外族统治的体现形式。张逸斌多年持续关注跨国政经和景观构成之间的关系,他通过结合绘画与破坏性创新技术——如AI生成、3D打印,思索当代静物及风景画的崭新表现方式。

张逸斌

《天府之国(成都)》2024

金融时报报纸、档案喷墨打印、亚麻布面丙烯与沙粒

110 x 82 cm

张逸斌经常将金融时报碎片拼贴在画布及漏窗作品上,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工。诞生于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伊始的金融时报,以作为档案纪录报所闻名;张的最终成品,偶而透出潜藏在厚涂颜料下的零散段落,表达静谧画面以外文明盛衰的暗涌。张逸斌尝试以冷静旁观的角度,抽取象征全球贸易所编织的丰腴想像符号,重新组成反映当下局势的心理景观。

张逸斌

《天府之国(成都)》(细节)2024

金融时报报纸、档案喷墨打印、亚麻布面丙烯与沙粒

110 x 82 cm

展览中所展出的绘画,远景由《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所生成,画面主体的瓷瓶花卉画参考荷兰黄金时代静物绘画,而画面前景中的城市鸟瞰图,则是抽取中国国内生产毛额(GDP)排名前四十的省份的谷歌三维地图资讯,以颜料及喷砂渲染成月球表面的苍凉地景。由三组不同时间、地域维度结合,延拓出写实又陌生的画面 ,呈现一种无以名状的怪诞性,同时亦似是致敬以残破字画、盛宴菜渣入画的艺术风格“锦灰堆”。这个被艺术史学家白铃安(Nancy Berliner)形容为中国的幻境画(Trompe-l'œil)绘画类型,创作者对侵蚀、破败,以至杂形碎片的精细刻划,似是追求以假乱真的拼贴效果——张逸斌画中的山脉轮廓和地平线似被修图软件强行推高曝光值至最高,一方面与地面的鸟瞰图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另一方面,高光边沿强调着画面是堆叠而成,跟“锦灰堆”精神一脉相承:以湮灭、断裂戏剧化地表达文化的更迭。张以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四时花卉并置、颠覆季节法则的特色,与AI所生成的仿古图像互相呼应,进一步将作品从现实时间轴剥离,尝试以西画媒介演绎中国文人画所追求超越历史表象的“无画史纵横气息”。

张逸斌

《四川店1750》2019

金融时报报纸、丙烯酸凝胶与竹子

83 x 58.5 cm

漏窗作品《四川店1750》(Szechwan Shop 1750)及《四川店1850》(Szechwan 1850)的窗花花样跟香港战后唐楼常见之纸皮石(马赛克砖)相类似。纸皮石原为舶来品,但近年被流行文化的怀旧风潮冠以香港标志之称,犹如四川菜因着鲜见于西餐的辣度与痛感,被美国人视为典型东方主义、异国风情中菜,当中带着误解和刻板的想像。作品英文名称“Szechwan”用上上世纪初美国唐人街餐馆常见的邮政式拼音,强调中西方文化流通的速度差。

张逸斌

《恒久流变》2024

陶瓷

55 x 33 x 30 cm

特意为上海个展创作的3D打印文人石《恒久流变》(Eternal Flux),于陶瓷之乡景德镇所烧制。苏轼曾道“石丑而文”,奇石的混乱无序正是激发文人创作的灵感之源。自3D打印技术诞生后,产品设计开发的门槛大幅降低,通过民用级别3D打印机快速打样,巧思奇想得以从成本和技术的设限中解放,过往未曾设想过的形态以雨后春笋之势被实体化。《恒久流变》借助3D打印的技术特性,诠释文人石作为浮想联翩媒介的特性。

张逸斌

《恒久流变》(细节)2024

陶瓷

55 x 33 x 30 cm

张逸斌使用园林作权力斗争的比喻:它既可以是官场失意出世者对追求恬淡生活的投射,亦可如圆明园般豪耗国库储备,为展示清室造园技术颠峰所作的盛世憧憬,更可以是殖民者于远东建立的花园城市,通过操控自然,以卫生之名将异国草木大举侵入城市景观之中,制造殖民者作为上帝所指盼的统治者形象,一手打造的远东伊甸园如同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好园丁”成为侵略正当化的最佳借口。

「流憩」的作品与展览布局,皆透露出“不求齐全,甘守其半”的哲意——介乎平面与立体之间的绘画作品,宛如明清壁瓶;仿漏窗形态的雕塑意不在“借景”,而是装裱着墙面的留白,落单的文人石是孤峦,似是营造独对静思角落。张逸斌一直通过作品,拆解并质问胜者所书写的历史因果定论的必然性。「流憩」展览中留白的半园,可以是未竟的悲伤,亦可以是未来的期盼。

文/容颖怡

张逸斌肖像,2022年 / © 张逸斌 -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 摄影:Richard Boll

艺术家张逸斌于1975年出生于伦敦,其父母均为华人,现也工作生活于伦敦。张逸斌于1998年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获绘画艺术学士学位,并于2001年在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美术硕士学位。艺术家发展了独树一帜的创新绘画手法,模糊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他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视觉效果丰富的拼贴绘画作品,并营造出一种史诗般的奇异气氛,反映出人类历史与资本主义社会进程中的失落感。张逸斌对全球资本主义及其潜在的权力机制,对于人类身份、领土和归属感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其作品中的叙事通过文化、神话、宗教和政治等层层滤镜折射映照到超现实都会世界中如梦似幻的空间,并根植于艺术家个人始终处于的“中间状态”(in-between)。其作品被华盛顿赫希洪博物馆、曼彻斯特惠特沃思艺术博物馆、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