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之影

Click Ten Gallery

活动时间:2024-10-13 至 2024-12-15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内706北路东

Click Ten Gallery 荣幸的推出群展《事物之影》。

展览标题 “事物之影 ”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来看待和解释。它并不是围绕着某个哲学、历史或心理学思想,来选择符合主题的艺术家和作品;它是一个诗意的短语,在某个清晨从我的窗前飘过,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句话很复杂,因为它暗示了许多的思考路径,但简单地讲,就是关系,是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之间的关系,是可变和不可变的关系,是身体和精神的关系,是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在一个共享的中性空间里,当一件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关系?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第三规 08,谢红东,收藏级艺术微喷,133x200cm ,2023

阴影通常被视为黑暗、梦境或邪恶的存在,但它们也是阴凉处避暑的地方。它们就像是所见事物的素描或轮廓,或者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不可见的事物。《圣经》中记载了一个使徒的故事,当他路过时,他的影子治愈了躺在路边的病人。具体到本次展览,这个故事反映了艺术家的创造精神:通过他们的作品向外辐射到世界的能量。在古代文化中,有一种用来显示时间和季节的装置,叫做日晷或影钟。它们是通过太阳投射在圆柱表面上的物体影子来显示一天的时间或一年的季节。这些只是古往今来不同文化中有关影子的众多记载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隐喻的,与画廊空间中作品的装置设计或单件作品本身相关联。

物和中,徐丝易,铁砂泥,匣钵,釉,⽯,玻璃,40x25x25cm,2021

什么是 “事物”?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词,用来描述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轻易描述的事物或任何东西。艺术不断向公众提出 “它是什么 ”的问题。不一定非要知道某些艺术作品可能是什么或意味着什么,但只要让自己去思考,去欣赏,或接受艺术对日常见闻的挑战,就足够了。作为名词,“事物 ”一词通常指三维或雕塑物体。但即使是二维的绘画和摄影作品,也是对三维事物的描绘和记录。谢红东的 “ Dhana”系列照片和徐丝易的泥塑作品,都沉浸在影子与事物的灰色关系中。我们可以部分地识别它们,但无法完全定义它们。谢红东的 “Dhana”系列,就像是从徐丝易的骨状考古发现物中飘散出来的精灵或影子。罗宾·海柯(Robbin Heyker)和史蒂文·歌立德(Stephen Gleadow)长年生活在北京的老胡同和外环线上,这为他们的绘画和雕塑提供了无尽的废弃材料;例如,停放在狭窄街道上的车辆,裸露轮胎上的厚纸板或木片,用彩色塑料袋、胶带、板条和钉子覆盖多年的木板窗,建筑物侧面遮盖广告的油漆,废弃的凳子,撕碎的横幅、书籍和纸张。他们的作品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诠释或影射着身边的日常文化。

尘埃:消逝之光沙龙,史蒂文·歌立德,布面混合媒介,124 x 179cm,2024

耶苏的水墨画是从他的梦境生活中选取的叙事。它们就像超现实主义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充斥着陌生的人物、地方、影子,以及超现实和已知的事物。在他的唐努乌梁海系列中,有 18 幅独立的画作,这些画作被安装成一个巨大的场景,瞬间铺陈出一个人的一生。

外建筑,耶苏,毛边纸,墨汁,77x44cm,2011

刘冬旭和旦儿都借鉴了特定的多元文化,将其常见的家居、商业和工业物品重新诠释为极简主义的雕塑形式。刘冬旭挪用物品并将其从原有的语境中抽离出来;而旦儿则是深入到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从内部进行吸收和创造。

雅克西姆/斯孜-1,No.283,旦儿,手工宣纸、彩墨、中国画颜料、日本颜彩、木质模戳,双联,各180 x 97cm,2018-2023

我没有直接提到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光”。没有光,无论是太阳光还是画廊的人造光,都无法看到阴影。光总是代表真理,而真理能揭示所有隐藏的事物。它揭示细节和动机、美与丑,甚至有能力将阴影从我们的视线中驱散。

文/James Elaine

旦儿

Dan Er

旦儿,1983年出生于陕北,现工作生活于河北。

徐丝易

Edie Xu

徐丝易 (b. 2000 纽约) 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她的创作包含雕塑、装置和行为等。她的作品质疑社会禁忌、人的存在与空间和时间的现象学关系,以及自我与非自我之间的关系。展览经历和个人项目:意向之域,香格纳M50,上海(2024);不合时宜,北京公社,北京(2024);39.984036°N, 116.496563°S,蔡锦空间,北京(2023);氧,33 E. Washington st,芝加哥,美国(2023)。

刘冬旭

Liu Dongxu

1983年出生于西安,工作生活于北京。

刘冬旭的工作围绕着雕塑展开,他的作品旨在思考和探索雕塑,建筑、空间结构、身体行为以及更广泛语境之间的关系,融合了对建筑、设计、身体和环境多维度的思考,包括社会和文化生活,以及各种材料媒介在不同背景下的使用和转换。个展经历:指尖,耳洞,拾万空间,北京(2024);鼻炎患者,素元,北京(2021);阿塔西亚,C5CNM,北京(2019);感知形状,望远镜艺术家工作室,北京(2018)。群展经历:不但而且,叁拾空间,北京(2024);夏夜,新氧艺画廊,北京(2023);兴之所至,云美术馆,深圳(2023);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69 ART CAMPUS,北京(2022);拼拼凑凑的利维坦,桥项目,洛杉矶,美国(2020);PI,PPPP空间,北京(2020);拼拼凑凑的利维坦,Luhring Augustine,纽约,美国(2019);在网络的标志下-拼贴与梗,CLC画廊,北京(2019);日常沟通,望远镜艺术家工作室,北京(2019);太多的爱,五五画廊,上海(2017);MIDDLE,Notvital基金会, 瑞士(2013)。

罗宾·海柯

Robbin Heyker

罗宾·海柯是一位画家、资深观鸟者、业余魔术师,一半时间生活在北京的荷兰人。平面设计与中国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权宜——解决问题的临时逻辑启发了他的创作。作为观鸟者和魔术师他对捕捉和驾驭稍瞬即逝的视觉情有独钟。他的绘画作为图像高度“模糊”,关键信息缺失;作为一种自省之物受到极简主义以来的精英画家罗伯特·莱曼、拉乌尔·德凯泽、布灵奇·巴勒莫、丹·凡高登等人的影响,将他们的作品中的抽离感加以挪用,以一种新教徒特有的冷幽默重新接入现象世界。

史蒂文·歌立德

Stephen Gleadow

Stephen Gleadow 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新兴艺术家,在中国北京生活和工作。他的作品包括各种实践模式,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和电影/视频。他的作品持续参考科学、历史和精神概念的背景,并对发现的物体和文物的材料和配置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在保持与抽象语言更普遍的联系的同时,他的最新作品综合了他作为一名在中国工作的艺术家的物质环境和经历。他活跃于北京的创意界,间歇性地以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参与各种艺术和设计项目的创意总监。参展经历:LEXICON,塘艺术区, 北京(2023);二十世纪的遗迹生坑,茶所, 北京(2023);陆柒捌玖·群展,798第零空间,北京(2022);静止图,ZAP,北京(2021);拼拼凑凑的利维坦,桥项目,洛杉矶,美国(2020);信号,望远镜艺术家工作室,北京(2018)等。

谢红东

Xie Hongdong

谢红东,1986年生于甘肃天水,现工作和生活在北京。参展经历:“第三规”摄影个展,Aspect/Ratio/Projects Gallery,芝加哥,美国(2023);Intentional Attention,Aspect/Ratio/Projects Gallery,芝加哥,美国(2021);“拼拼凑凑的利维坦”第二场,桥项目,洛杉矶,美国(2021);“拼拼凑凑的利维坦”第一场,桥项目,洛杉矶,美国(2020);道在稊稗冰晶,正艺美学空间,台北(2018);“尘•光”谢红东个展,科拉肯威尔空间,北京(2016)。

耶苏

Ye Su

张帆,艺名耶苏,艺术家、写作者。1983年出生于中国绍兴,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获得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耶苏常通过转译幻想与现实来揭示被遮蔽的对象,同时不间断发起在地项目或艺术驻留。耶苏的创作不限媒介,作品曾在上海双年展、北京歌德学院、泰康空间、北京中间美术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艺术评论则见于《ARTFORUM》、《Ocula艺术之眼》、《ArtReview》、《画刊》、《澎湃》等专业媒体。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林杰明

James Elaine

林杰明(James Elaine)是一位艺术家和当代艺术策展人,目前生活工作在美国得克萨斯州,2008年起定居北京。在1999-2009年,他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翰墨美术馆(Hammer Museum)担任翰墨项目策展人,策划或监督了80多个项目和3次大型本地及国际新兴艺术家联展。2005 年,他策划的翰墨展览“THING: New Sculpture from Los Angeles ”获得了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颁发的美国博物馆年度最佳主题展览奖。1989-1999 年,他担任纽约绘画中心(Drawing Center)的策展人,他这期间合作展示了近100多位新兴艺术家的作品,其中许多艺术家目前已成为国际艺术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他的绘画、雕塑、素描、电影、视频和装置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电影节、美术馆和画廊展览。2016年,他于1978-2016年间创作的系列作品在德国比勒费尔德美术馆展出。林杰明曾获得 2008 年亚洲文化理事会研究基金、新陈代谢工作室(Metabolic Studio)策展奖学金、艺术倡议基金会旅行和研究基金等。他是 2008 年奥德威奖(Ordway Prize)的获得者,以表彰他毕生从事的策展工作。旅居中国后,他在中美两国的美术馆和画廊策划了多个中国新锐艺术家个展及联展,并指导了美国艺术学生在北京的驻留活动。2011年,林杰明在纽约Meulensteen画廊策划了美国第一个中国当代新锐艺术家展览;2012年,他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亚洲协会策划了美国第一个中国新锐影像展。2012年,林杰明在北京草场地创办了一个重要的非营利性项目空间-望远镜艺术家工作室(Telescope),他在这里为许多中国艺术家举办了首次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