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新的艺术形式持续涌现,学科范畴被不断打破的当下,绘画亦在一次次所谓的“危机”中焦虑地进行着合法性的自证。出新的题材、前卫的观念统统被视作一种策略,成为画者们各自标新立异的路径。此时,回看梅洛-庞蒂的这番以“知觉”为出发点的论述,或许可以再次为我们对绘画本质的思考提供一个方向性的参照。
在汪洋的画作中,始终可以感受到一种抽离世间纷繁的自守。“具象”的风格、“传统”的题材,不仅意味着深厚的专业功底,亦显示出一种未被形式“进化论”所左右的从容。没有对学院派的刻意回避,没有华而不实的噱头,画家似乎从未被变化万千的外在表象所干扰,兀自在内心所认定的方向中持续深耕。
细腻的线条、斑驳的肌理、素雅的色调、压缩的空间……诸般画面语言仿佛隐约牵系着包括中国南宋时期工笔画、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绘画,及古代壁画等在内的跨越文化与时空界限的视觉元素。而当这些被引发的联想灵光一闪之后,观者旋即又迷失在对画面视觉来源的确切指认之中。如果说这是某种颇具“怀古之情”的审美趣味在创作中的无意识流露,那么画家显然对一系列元素进行了巧妙调度,在削弱各自固有个性的同时,使其彼此自然相融。无关东西、无关流派,渗透其中的唯有余韵悠长。与此同时,文学性的意象亦是汪洋画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指征。这不仅直接体现在对部分画作的命名上,亦表现为对具有象征性画面元素的运用上,即在物像与文本若即若离的呼应中悄然滋生出的一种朦胧诗意。
凝视汪洋的画面,总会被一种溢出的氛围所感染,其形式与内在远非“写实”所能概括,而是更多渗透了对现实不易察觉却又不可或缺的编织与重塑。“二维半”的造型方式削弱了物像的实感;微妙的形变增强了造型的张力;质朴的用色加重了作品沉稳的气质;斑驳空虚的背景模糊了时空的指向;通过刻意“做旧”以显现出开裂效果的视觉肌理阻滞了信息的流动;而文学性的注入更丰富了视像之外的想象……这一切迫使感知悬停在一个现实与记忆的夹缝中,某种不可名状的情绪氤氲其间,静谧内敛之中似有点到即止的寂寥萧疏之感,却又微妙而自持地隐匿于画面之后,犹如画家的喃喃自语,在有意无意间唤起观者某种似曾相识的通感。
由此可见,具体物像在汪洋的画面中早已不再彰显其自身的存在,转而作为感知的载体,自然融于画家所着力营造的某种主观情境之中。创作成为一个借由客观开启,遂又在对画面诸多元素的铺陈调动中逐渐抽离现实,叠入、放大主观因素,并最终呈现个体化表述的过程。正是在这样反复的思考与打磨中,画家以一种愈发纯粹的状态不断重返自我知觉的原点——亦是其自身绘画创作的重要基点。
文 | 王薇
游乐园
布面油画
80×120cm
2024年
游乐园 II
布面油画
50×60cm
2024年
繁花
布面油画
30×120cm
2023年
汪洋
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200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油画专业)
2014年出版艺术随笔集《具象绘画——影响中国的十位现代油画大师》金城出版社
曾撰稿《艺术汇》《798艺术》《艺术银行》等刊物
现任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个展
2017年 泛音——汪洋作品展 北京中方角画廊
2019年《元本》系列——汪洋作品展 北京798艺术中心
2021年 片光飞羽——汪洋绘画作品展 北京茂空间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