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人半诗——项恺阳

叁拾空间

活动时间:2024-10-26 至 2024-12-15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中一街D60号

叁拾空间将于2024年10月26日呈现项恺阳的个人项目“半人半诗”,展示艺术家新近创作的多件绘画。这些作品延续并发展了项恺阳自2020年以来的创作脉络,正如展览名“半人半诗”所示,其内容由艺术家所绘的诗歌以及友人的名字两部分构成。本次展览由孙文杰策划,将持续至12月15日。

在之前的合作中,策展人以作家彼得·汉德克的理念来描述项恺阳的创作,它们是“物体—图像—文字”观点的典型代表:既是画,是文字,同时也是一种类似于事实本身的事物。艺术家创作中文字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符号的;可以是书写的;可以是图像的。在展览的第一部分,艺术家选取了三件描绘《春夜喜雨》、《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琵琶行》的绘画。伴随着这些作品,另有数十首他日常写下的诗歌被揉成纸团放置在画作旁。以表现诗歌的画作为例,艺术家有意选取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在观读到作品中被记忆唤醒的颤动之后,观众的思维即刻开始工作,由此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评判都是进入作品本身的入场证明。

“诗词系列”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局部

木板水彩,厚重凝胶涂底

“当复杂的语句被绘画语言窜改时,会混淆掉很多直观的信息。利用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是我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出路。暴力的把标题直接给到画面,或者是把诗文中共识的语词凸显出来。具体到每个文字表现的部分,我也借用了一些书法上的通俗经验。通常,写书法的时候,一开始会写得很有耐心,但是越写会越情绪化。所以,我利用了这个特性,我把作品里诗歌题目部分表现得像书写的感觉,后面诗歌的部分,则运用了更多绘画的笔触去模糊文字的可读性”。(项恺阳)

“诗词系列”

春夜喜雨(节选)局部

布面丙烯

在展览的第二部分,观众会看到多件独立的“人名”绘画与一幅多“人名”组合的绘画,这些作品旁放置了伴有画中人物的录音文件可供播放。随着画面与声音的交织,观众能逐步走近这些对与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人像”。感受到艺术家对与他者关系的表达。通过描画友人,艺术家也在对他自身进行审视。

“人名系列”

好朋友(局部)

布面丙烯

“很多人说画人是最难的,但是我想换个方式挑战一下这个最难的事。绝大部分人不会很周正地写自己的名字。我相信,签自己名字的时候,所有人都是最‘伟大’的书法家。因为再伟大的书法家去写别人的名字也不如本人自己写得真实,更像他自己。画好朋友的名字时,例如“陈作”:我很喜欢他的名字,简单,锐利,我了解他,我可以把我对他的很多经验和情感投入到画面里。难点是,我的颜色和笔触对得起我和他之间的情感羁绊吗?画到没那么熟悉的朋友,难点会变成我不知道如何去抓住经验上的匮乏和空白。最后,这些不同的困难还会导向观看者,这些写下的名字和他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项恺阳)

“人名系列”

陈作(局部)

木板水彩,沙砾型硬石膏底涂

艺术家写道:半人半诗/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诗人”了。通过“以听类形”等手法,展览使用多样的语言使感觉转移与融合,邀请观众以通感的形式全身心地去感知审美对象,从而捕捉到完整的意象,参与这场“半人半诗”的展览。

“人名系列”

王晴园(局部)

木板水彩,沙砾型硬石膏底涂

项恺阳

1991年出生,2015年本科毕业于Goldsmiths College金史密斯学院,2020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个展:2024,半人半诗,叁拾空间,北京;2021,缓慢的归乡-双人展,香格纳画廊,北京 / 群展:2023,往昔即异乡,沪申画廊,上海;微物之神,东画廊,上海;2022,动物凶猛,叁拾空间,北京;鸽子迷信,新氧艺空间,北京;蹊径3.0,香格纳,北京;2019,——夜问,798瀚艺术中心,北京;FLOATING,AC gallery。

项恺阳的创作形式是基于“文字”和“绘画”相结合。他在中文诗歌的创作中,发掘并利用这些文本作为基础素材,将其中的语词、句群、诗歌作为主体,直接或间接地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在画面里。这些中文字符所扮演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准确地以视觉形式转化到图像中是他研究的主要问题。

孙文杰

策展人,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研究生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策展专业,曾任职红砖美术馆,担任展览部部长,负责涉及展览、出版物及收藏的项目。

2020年第二届曼谷艺术双年展“逃生路线”的策展人之一,2023年度 IVLP(国际访问者领导计划)的参与者,在推动红砖美术馆的学术出版之余,参与了《1945 年以来的当代艺术指南》(2021)的翻译出版,并为克里斯蒂安·扬科夫斯基(Christian Jankowski)等艺术家的画册和其他艺术刊物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