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浩登(上海)荣幸呈现阿里·巴尼萨德尔个展“占卜师”,这是艺术家与画廊合作的首次个人展览。此次展出了11幅绘画作品,他将邀请观众进入他那喧闹朦胧的独立世界中。以下文字由居住在纽约的美国诗人、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John Yau撰写,他目前已出版50余本诗集、小说和艺术评论。
阿里·巴尼萨德尔自2008年开始展出作品以来,一直坚定不移地追寻一条超乎寻常的道路。他的作品真诚洒脱,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自成一体的世界。犹如一位先知,他能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以颜料和笔触描绘出这个独立的世界。巴尼萨德尔占卜般的绘画手法和画家马克思·恩斯特发明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中所用的技巧有些相似,例如,恩斯特在描绘异世界的景色和人物时,采用的“擦刮法”和“拓印法”的技巧。然而,巴尼萨德尔和恩斯特不同。恩斯特用颜料湿刮和拓印凹凸不平的表面,譬如拓印纹路分明的木板,从而直接构成画面;而巴尼萨德尔则是在大大小小的画布上,于涂抹出的旋涡和云朵状的笔触中,细致地勾勒出各类人物和半人半兽的生物。最终,这些人物构成了一个密集复杂的世界,如同耶罗尼米斯·博斯的寓言画和皮耶罗·迪·柯西莫偏古怪的作品中的场景。可以说,巴尼萨德尔是为数不多能够名正言顺地称博斯和迪·柯西莫为艺术祖师的当代画家。
地下世界3. 2024, 亚麻布面油画, 45.9×38.4 cm, 摄影:Genevieve Hanso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巴尼萨德尔画中的人物与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史诗探险小说中的英雄和巫师、中世纪的奇异兽类、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伊森海姆祭坛画》(1512-1516)中的食人怪兽、以及炼金术文本中的插图有关。但这些只是他灵感来源的一部分。虽然许多这些作品都带有明确的意图, 但巴尼萨德尔塑造的人物存在于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里,在那里看不到任何意图,也没有救赎。
巴尼萨德尔从不忌讳谈论他的过往,这些经历是启发他复杂想象力的源泉。他曾在许多采访中谈到过,他自己深受记忆中伊朗历史上两个事件的影响。其一是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伊朗国王和巴列维王朝;另外一个是1980年到1988年的两伊战争。巴尼萨德尔在1976年出生,这意味着从三岁到十二岁的童年时期,他每天都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源于这种日常的混乱,他在绘画中创造出了诗人 W.B. 叶芝所称的一种“可怕的美丽”。
静物. 2024, 亚麻布面油画, 170.3×226.1 cm, 摄影:Genevieve Hanso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在他的大型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物在进行神秘的活动。巴尼萨德尔并没有告诉观众这些人物是谁,来自何处,在做什么。他希望他的作品是开放的,成为一个观众可以发掘神秘邂逅和交谈的地方,成为一个梦幻的世界,让人难以捉摸其整体意义。但与此同时,巴尼萨德尔并非刻意制造晦涩,尽管他知道有不少艺术家都会和观众玩这种游戏。相反,他邀请观众去反思自己的体验,并且对其提问。当站在巴尼萨德尔作品的面前,我们感受得到色彩的魔力,同时,我们的向内审视和反思与观看画面时感到的愉悦也是分离不开的。
在绘画《静物》(2024)中,位于画面下方偏中间的桌子旁,坐着的那 个像猫一样的生物在做什么?你仔细观察他桌前那个被照亮的貌似植物的物体,就会发现这个物体仅仅是用线条元素和圆圈等抽象图案构成的,艺术家娴熟的绘画技巧便体现于此。那坐在桌子旁的两个生物貌似对他们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在他们的上方,观众可以看到其他一些忙忙碌碌的生物。有一些动物在四处游荡。远处,仿佛有飘扬的旗帜,暗示着观众看不到的军队正在前行。观众们越看越会被这奇特的画面所吸引。
占卜师. 2024, 亚麻布面油画, 219.2×338.5 cm, 摄影:Genevieve Hanso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巴尼萨德尔在作品《占卜师》(2024)中采用了一种新的构图方式。他运用几何图案将画面分为了几部分。画面的底部有两个大小不一、相互重叠的金字塔构图。黄色的小金字塔的顶尖触碰到画面上方边缘的中点。这个形状的颜色在画面的其他部分都看不到,成为了一个难以解读的神秘标志。它是希望的象征吗?还是传递的信息,或是远处可见的一个建筑物?在黄色金字塔的两旁,有线条从画面顶部延伸下来,把天空分成了不同的区域。画面的右上方有蓝白条纹和不规则的矩形,它们与画面其他部分的喧闹形成了对比。《占卜师》中的一切事物都仿佛在违抗地心引力,向上上升。
虽然巴尼萨德尔的绘画作品似乎有着博斯和格吕内瓦尔德的影子, 但是他对构图和媒介的运用是之前这些艺术家不敢想象的,这让他的的确确成为了一名当代画家。他把从古典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中摄取的灵感与从当代画家,如保罗·塞尚、李·克里斯那 、和威廉·德·库宁身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巴尼萨德尔在画中运用几何图案呈现出分开而毗邻的区域,也使用颜料的材质特性表达出难以言明的情形。
时间的崩塌. 2024, 亚麻布面油画, 124.6×155 cm, 摄影:Genevieve Hanso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巴尼萨德尔对变化的认知将他与中国水墨画联系起来。中国水墨画捕捉了自然中的瞬间。与那些善于以赋予想象力的方式表达现实的中国文人画家一样,巴尼萨德尔知道他并非生活在时间之外,也逃离不了变化。巴尼萨德尔也并不像许多西方画家长期以来所做的那样,通过绘画来制造时间静止的假象。他接收各种变化所表现的形式。正如他的画作《时间的崩塌》(2024)所生动展示的那样,画中的世界在不断地蜕变。我们在画作左上角看到的白点是坠落的星星还是雪花?右上角的白点又是什么呢?它们仿佛漂浮在天空中,就像星星一样。巴尼萨德尔用粗线条勾勒出窗框,将左右上角与画作的其他部分隔开,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是无法穿透的。
地下世界4. 2024, 亚麻布面油画, 45.9×38.4 cm, 摄影:Genevieve Hanson, 图片提供:艺术家与贝浩登
展览中有四幅小型画作均被命名为《地下世界》。它们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封闭、阴暗的世界。这是梦境吗?我们如何分辨什么是梦境结束和现实开始的地方?巴尼萨德尔激发观众提出这类问题,将我们引入作品中。尤其是这组小画,当我们对其审视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迷失在观赏中,时而不清楚自己到底在看什么。这种未知感为作品增添了感情和一种不详的预感,这种感觉仿佛像是我们刚从一个充满无法解释的符号的神秘梦境中醒来一样。巴尼萨德尔邀请我们去思考他的作品,以及它们所唤起的种种联想,从自然灾难到奇迹时刻。巴尼萨德尔同时也把我们带回到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但这个世界同样也充满着许多无法解释的奥秘。
阿里 · 巴尼萨德尔1976年生于伊朗德黑兰,目前工作生活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巴尼萨德尔12岁之前与家人住在德黑兰,成长于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期间的他经历了各种嘈杂的景象(如学校操场上的炸弹坑),这些对他的感官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引发了“联觉”的产生,使他能够将视觉形式感知为声音,与他的审美构成彼此共鸣,反之亦然。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官体验,巴尼萨德尔在大学选择了心理学专业。他后来加入了美国湾区的涂鸦社群并开始探索艺术创作。随后,他前往纽约攻读艺术学位,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获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艺术创作学士学位和纽约艺术学院的艺术创作硕士学位。
在巴尼萨德尔细节丰富的画作中,各种角色与复合的人物形象巧妙地从色彩氛围与笔触铺垫中登场。乍看之下,他的作品呈现出复杂的抽象风格,而一旦近观便会发现绘画所蕴含的叙事暗示与神秘线索,从而揭示出那个自成一体的世界。神话中的鸟类、凶猛异兽和装扮奇特的生物,从线条、形状和图案的漩涡中浮现出来。巴尼萨德尔笔下的画面有时如同壮阔的风景,有时又仿佛舞台布景,创造出独特的场域。这些作品不仅汲取了从古至今的各种参考指涉,更体现了巴尼萨德尔对历史、神话、寓言、声音记忆和全球事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现状的肃穆反思。
除世界范围内的画廊展览外,巴尼萨德尔还参与了多个重要艺术项目与特定场域装置创作。2019年,维也纳美术学院举办展览“博斯与巴尼萨德尔”,将其作品与他敬仰的艺术家耶罗尼米斯 · 博斯的作品并置展出;同年,由意大利佛罗伦萨二十世纪博物馆策划的展览“美丽的谎言”横跨两座场馆,其中韦奇奥宫展出了巴尼萨德尔以但丁《神曲》为灵感创作的全新画作;而斯特法诺 · 巴尔蒂尼博物馆则呈现了由其作品组成的特定场域装置,与展馆的永久收藏之间展开对话。巴尼萨德尔的其他机构展览还包括雅典贝纳基博物(2020)、美国哈特福沃兹沃思艺术博物馆(2020)以及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的北布拉班特博物馆(2019)。
巴尼萨德尔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重要公共机构收藏,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州布法罗AKG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华盛顿赫尔希霍恩博物馆以及雕塑公园、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萨尔茨堡现代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哈特福沃兹沃思艺术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