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为形——赵俊皓个人项目

西安美术馆

活动时间:2025-01-07 至 2025-01-24

活动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1区

赵俊皓所期望的是将无形的自然能量可视化,让观者感受到自然力量的流动与变化。也是他对自然能量不同维度的探索、感知与表达。展览以“气凝为形”作为主旨展开,将东方哲学中的“气”通过雕塑语言具象化。“气”与“形”一直以来都是纠结于中国文人的话题,崇尚“气”者更加倚重“感应”,崇尚“形”者更加强调“知觉”,故而“感”与“观”就成为赵俊皓作品中最核心的观念。

他关注波动(wave)的概念,将水滴或卵石落在水面上产生的波动瞬间定格为静止形态,在静态的作品中感受到动态的能量流动。即波动的瞬间,并将其定格为雕塑的静止形态。他的浮雕以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切割成圆形结构展示,这些非凡而抽象的雕塑仿佛是从太阳上垂直俯瞰波浪一般。从像水面上的点一样的波源开始,从“小圆→大圆”扩张的同心圆的模式足以将波动的过程进行视觉化呈现。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赵俊皓雕塑的波动不仅仅是“波长(wavelength)”的水平性扩张,还包括垂直扩展形成一系列波峰和波谷的运动。我们通常将停止波动的模式称为“纹”。也就是说,将水波停止的状态,即所谓的“水纹”,提醒我们存在着不断运动的对立要素。就像“水纹”以波峰和波谷所产生的无数波动形式运动一样,我们的“心结”也在喜怒哀乐的反复情绪中和伤痕累累的碰撞中不断喘息和斗争,寻找平静的状态。“波纹”通过凝固的显现将个体巧妙地连接于整体之上,主体间的相遇与个体相互作用,体现了一种“静中动”的禅意。除了对于“纹”的研究外,他还通过重叠的同心圆图案,形象化了让观者意识到他对能量进行视觉形式的研究与探源,将我们日常周边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也纳入了“感应”之中,通过在一个雕塑上实验多个波动图像的干涉现象,将这些波动图像的无数片段进行3D打印,并将它们集成到墙面上,形成了多重艺术(multiple art)的形式,这使得他能够实现了一个包含无数波动图像的作品,将这些波动图像与其他波源进行干涉,让进入展厅的观者体验一种“跳动”的相遇。

“气凝为形”不仅是从视觉出发,更是一次心灵感应。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面对当下的各种“能量”。以及能量形态的探索是对波动的社会学隐喻。

能量的广度 240×240×5cm 树脂植绒 2025

杨西

博士、策展人、写作者、艺术史研究者。现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赵俊皓

艺术家,工作生活于陕西西安。西安美术学院师资博士后,美术学博士。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韩国雕刻家协会会员、韩国诚信女子大学亚洲现代美术研究所学术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雕塑院院聘雕塑家、河北美术学院外聘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一直以雕塑和装置的语言探索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近期创作方向在于追踪那些无处不在却不容易被看见的能量世界。赵俊皓曾在韩国首尔举办多次个展,作品先后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全国美术作品展”、“腹地脉动——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唯物思维——第二届国际材料艺术双年展”、“中韩日现代美术交流展”、“中韩雕塑交流展”、“2015新态·太原国际雕塑展”、“中俄青年艺术联展”等国内外学术展览。作品收藏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雕塑博物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鼎立雕刻艺术馆、上海市、西安市、敦煌市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