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京沪画院画师交流展活动于本月拉开帷幕,上海站即将于4月18日在上海中国画院 程十发美术馆呈现“一幅画的诞生:点画——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本次展览将带来北京画院28位艺术家的作品65件(组),展现画家们注重绘画的文化底蕴、从不同维度对艺术创作进行的探索。展览运用“点画”的概念,邀请批评家“一对一”对画家作品进行研究与评论,希望通过点评中所蕴含的“诚实的智慧”,引领观众欣赏和理解作品。
展览前言
北京画院是画家之院,如何为画家提供好服务,搭建好平台,讲好他们的故事,是未来出人才、出作品,甚至出名家、出名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近几年,北京画院的工作聚焦到在职艺术家影响力的建构上,已经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为每位艺术家拍摄纪录短片《技与道》,在网络平台及中央电视台播出,讲述北京画院画家的创作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二、2020年,推出了以“一幅画的诞生”为主题的展览,在全国进行巡展并出版同名画册。同时推出个案研究的展开版——“画家的成长之路”,以时间为轴线,呈现画家的艺途和心路历程,也借此展示北京画院在画家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助力作用。
三、2021年,在郭宝君副院长与乐祥海主任的提议下,由艺术部与理论研究部提出“点画集”的概念,应该说是我们工作的升级版。考察和讨论一位艺术家的从艺历程、艺术思想及其风格形成的脉络,从而阐释其艺术特征,当代艺术史的地位、影响,乃至其艺术发展的趋向,一直是艺术家个案研究的重要课题。北京画院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研究资源,邀请批评家“一对一”地参与对画院在职画家的研究,先由画家提供自己比较满意的代表性作品,再由批评家从自己的角度挑出五幅作品进行点评,并对画家进行综合评价。无疑,这样前所未有的集体“点将”的呈现方式对画家和批评家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画家和批评家也由此找到了兴奋点,让活动整体上丰富而饱满。
北京画院画家异彩纷呈的面貌、各自凸显的艺术气质、特色鲜明的作品,在批评家的审视、阐释之下,生动而不失严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这是学术研究的一次“活用”。 可以看到,每位画家在发展不同个性语言的同时,开始注重绘画的文化内涵底蕴与文脉传承,他们不断参加全国乃至国际艺术界的各种展览,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不仅使个体的艺术成就逐渐提升,同时也为打造北京画院的创作影响力添砖加瓦。
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各成立一家“中国画院”的建议,北京画院和上海中国画院相继成立。两院自建院伊始,便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学术追求,共同肩负着传承与发扬传统中国画的使命,共同构筑了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两院历史渊源深厚,多年来也不断深化艺术交流与合作。2007年,两院携手策划了院庆五十周年的大型展览及学术活动,不仅展示了两院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促进了南北两地艺术家在创作理念上的碰撞与交融。近年来,两院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起画师交流展机制,持续推动艺术互动与创新,为美术创作和馆际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天,“一幅画的诞生:点画——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巡展来到上海,我们十分期待通过这次展览,与上海的同道及广大艺术爱好者们构建交流的平台,美美与共,同行致远。
本次展览得以全面展开并取得成功,和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深表谢意!同时,这也是上海中国画院、北京画院工作团队齐心协力无私奉献的结果,也一并在此表示感谢!
吴洪亮
二〇二五年四月
郭宝君 虔行之二
纸本设色
200×140cm
2020年
莫晓松 画室逸趣之一
纸本水墨
65×126cm
2021年
买鸿钧 西华—上万眼空
纸本设色
152×135cm
2022年
李雪松 圣放
纸本设色
260×200cm
2021年
王冠军 生命之光草稿(局部)
纸本水墨
58×58cm
2022年
范琛 月映我心
纸本设色
69×35cm
2014年
雷波 迹 - 5
综合材料
200×100cm
2020年
马琳 热风
布面油画
140×130cm
2012年
罗敏 人民公园的秋天
布面油画
80×80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