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子和亮面之间

天线空间

活动时间:2025-05-10 至 2025-06-15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751园区B02

“在影子与亮面之间”是两位旅居欧洲的中国艺术家——程心怡与王伊芙苓韬程在北京的首次双人展,由北京著名设计师、当代艺术收藏家田军担当视觉及展陈设计。这场真诚的对话契机可追溯至2023年,适逢天线空间成立十周年特展之际,一次偶然机会让二人作品在展厅中并置。在直观的视觉感知下,她们各自的作品显现出完全不同的外观面貌,却在更深层的创作构建中共享着某种隐秘的共鸣:沉静内敛的情绪表达和暗流涌动的理性思辨。

「米修米修收到信号了吗」 天线空间十周年展 2023,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题目借用两个词语“影子”和“亮面”进行隐喻,一对看似对立实则共生的元素,几乎贯穿了以绘画为代表的艺术创造的悠久历史。在图像张力与感知维度的交织中,它们周而复始而又前后辩证地出现,构建起从物质形态到精神场域的转换机制,恰似月缺月圆之轮回、晨昏线移之明灭、始终有无之辩证、虚实相生之界域、观者心象之两极。设计师田军基于北京空间在地因素的转换,结合其对历史人文的独到理解、消化、转译,以9个既独立成章又叙事连贯的展陈单元,带来更为延展的物理空间维度。不仅凸显出程心怡与王伊芙苓韬程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分野,更引导、邀请观者在“文化转译”“微观叙事”“身体政治”等交叉议题中建立对话,共同思考。

王伊芙苓韬程

被蚊子围绕的电动车充电站插座 (橘黄LED) 和临摹的阿格涅斯·马丁,2025

石膏,书法墨水,丙烯,铅笔和油画布

185 x 185 x 2 cm

程心怡

意式浓缩咖啡,2025

亚麻布面油画

125 x 150 cm

两位艺术家共享相似的知识谱系:上世纪中国学院派的造型训练,叠加欧美当代艺术思潮的浸润,在海外驻留、定居的经历创作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视觉语法。她们的创作均着眼于日常生活与细微事物,并在离散语境中探索中西视觉文化的转译可能,或通过人物肖像捕捉私密情绪,或以文本与服饰重构身份政治,如“影子”和“亮面”于无声处完成知觉阈限间的隐与显。

本次展览以绘画为主要载体,围绕着“古典、优雅、节制、生活”四个关键词展开。两位艺术家在方法论上形成对照:程心怡的实践包含了情感与技法间的制衡关系,其作品通过克制的笔触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绪,持续回应并拓展着“如何以理性表现感性”;而王伊芙苓韬程则倾向智性分析,由“为什么去表现?”出发,以图像并置、将中国传统画题跋中的语言转化为当代视觉符号、挪用独白等文本介入先行的方式,展现出物象的非常规组合。二者的作品在保持各自特质的基础上,通过作品并置、空间分隔、视觉串联等展陈设计形式得以呈现出更多共识,在画面气质上殊途同归。通过对转瞬即逝的日常片段(人物、动物、静物)的微观叙事重构,实现了对纪念碑式的叙事的不同程度的消解,更不断印证着展览主题“在影子与亮面之间”的内在逻辑。

王伊芙苓韬程

由落樱和吃剩的披萨饼作为背景的引言,2024

书法墨,熟宣纸裱在生宣纸上,再次装裱在油画布上;油画颜料,铅笔,蜡制油varnish, 书籍装帧用胶水,石膏和亚麻布

200 x 200 x 2.5 cm

程心怡

年轻画家, 2024

亚麻布面油画

61 x 50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天线空间

王伊芙玲韬程(b.1981,成都)现工作和生活于鹿特丹。2006年,她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统艺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她于法兰克福Städelschule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王伊芙玲韬程的作品应当被视作一个整体的“星群”, 它们涵盖了众多既定艺术门类,包括绘画、书法文字、环境装置、录像短片、服装设计和表演。她的作品作为媒介、载体,为她所设定的多种主题服务,例如中国传统与现当代艺术、以及殖民历史、酷儿、女性文化与女性主义运动等,并通过重叠混合,将这些相互独立的概念交融链接。

她获得了2025年第31届“沃尔夫冈·哈恩奖”。2012年至2014年,她作为驻地艺术家参与阿姆斯特丹的De Ateliers驻地计划。收藏其作品的机构包括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日本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圣保罗艺术博物馆(MASP),上海外滩美术馆(RAM),荷兰弗尔林登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ABN AMRO Collection,荷兰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荷兰乌特勒支中央博物馆等。

近期个展:“Evelyn Taocheng Wang: Spreading Elegance”,Fons Welters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2025);“Evelyn Taocheng Wang: Patternmaster”,卡洛斯/石川画廊,伦敦,英国(2024); “An Organic Day”,Kayokoyuki,东京,日本(2024);“光是圆的(Het Licht Is Rond)”,多德雷赫特博物馆,荷兰(2023);“参差的对照”,由朱筱蕤策展,外滩美术馆,上海,中国(2023);“Norwegian Music in Dutch Window”,Kayokoyuki,东京,日本(2022);“眼影之心”,天线空间,上海(2021);“读后感”, Kunstverein Düsseldorf,杜塞尔多夫,德国 (2021);“朝花夕拾”,Hermitage博物馆(ABN AMRO Art Prize),阿姆斯特丹,荷兰(2021);“Sour Gnossiennes”,Museum Abteiberg,门兴格拉德巴赫,德国(2020);“传播优雅”,FRAC Champagne-Ardenne,兰斯,法国(2019);“下午无血”,卡洛斯/石川,伦敦,英国(2019);“他害怕什么?”,KW当代艺术研究院,柏林,德国(2018);“他害怕什么?”,Company,纽约,美国(2018);“女性悲剧的四季”,Galerie Fons Welters,阿姆斯特丹,荷兰(2017);“对于一个尴尬的人来说,总是很难避免尴尬的事情”,卡洛斯/石川,伦敦,英国(2017);“皱纹热浪”,Chateau Shatto,洛杉矶,美国(2017);“无常的寓言”,荷兰弗朗斯·哈尔斯博物馆-哈伦哈勒姆博物馆,哈勒姆,荷兰(2017)等。

部分群展:“爱的新知识”,金鹰美术馆,南京(2025);“No Boundaries”,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2025);“The Life of Things”,荷兰弗尔林登美术馆,海牙(2025);“True Colors: the AkzoNobel Art Foundation”,海牙美术馆,荷兰(2024);“Dream On”,博内凡滕美术馆,马斯特里赫特,荷兰(2024);“Burning Down the House: Rethinking Family”,瑞士圣加仑美术馆,瑞士(2024);“2024 威尼斯双年展:处处都是外人”,威尼斯,意大利(2024);“共贯与多元:当代绘画艺术新样态”,由易英策展,王静、袁佳维执行策展,画廊周北京作为协作机构,中国美术馆展出,北京(2024);“No Other Cure None Other Than Words in Talking”,德国巴登巴登国立美术馆,巴登巴登,德国(2024);“梦想时间”,由方言策展,UCCA,北京(2024);“Clandestine Knowledge: Collection 1980s-Present”,MoMA,纽约,美国(2023);“Horizens”,东亚艺术博物馆,科隆,德国(2022);“釜山双年展:We, On the Rising Wave”,釜山,韩国(2022);“汲物之思”,金鹰美术馆,南京(2021);“墨城”,大馆当代美术馆,香港(2021);“传统的频率”,广东时代美术馆,广州(2020);“Risquons-Tout”,WIELS,布鲁塞尔,比利时(2020);“Global(e) Resistance”,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2020);“In the Presence of Absence”,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2020);“既不是黑/红/黄,也不是女人”,Times Arts Center,柏林,德国(2019);“Hollandse Nieuwe”,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2018);“It’s Get Better V”,ICA,伦敦,英国(2017);公共项目,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德国(2017);“野蛮人和哲学家:黄金时代的中国形象”,弗朗斯·哈尔斯博物馆,荷兰(2016)等。

程心怡(b. 1989,武汉)现生活工作于巴黎。2012年,她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她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跨媒介专业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在程心怡的绘画实践中,她常通过对人们生活状态的细致关注以及对画面中内部层次与结构的细致处理,体现人物之间的互动与亲密瞬间,从而映射内心世界并营造丰富的情感与感官体验。

2019年,她获得了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洛斯奖。2016至2017年她参加了荷兰皇家艺术学院(Rijksakademie)的驻留项目。2014年她参加了美国缅因州 Skowhegan 艺术家驻留项目。收藏其作品的机构包括黎巴嫩贝鲁特Ashti基金会,法国老佛爷基金会,哈默美术馆,卡蒂斯特巴黎,香港M+博物馆,巴黎皮诺收藏。

近期个展:“Xinyi Cheng”,Matthew Marks画廊,纽约,美国(2022);“Seen Through Others”,老佛爷百货基金会艺术中心,巴黎,法国(2022);“The Horse with Eye Blinders”,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博物馆,柏林,德国(2020);“Statements”,Balice Hertling画廊,瑞士巴塞尔(2019);“Parure”,Condo伦敦:天线空间X卡洛斯/石川,伦敦,英国(2019);“微风之劫”,天线空间,上海(2018);“The Hands of Barber, they give in”,Balice Hertling画廊,巴黎,法国(2017)等。

部分群展:“Portrait of a Collection”,首尔松隐艺术与文化基金会, 首尔,韩国(2024);“Coming Soon: While Waiting For Tomorrow”,老佛爷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法国(2024); “Together in Time: Selections from the Hammer Contemporary Collection”,哈默博物馆,洛杉矶,美国(2023);“Significant Form”,Matthew Marks Gallery,洛杉矶,美国(2022);“Smashing Into My Heart”,The Renaissance Society,芝加哥,美国(2021);“The Displacement Effect”,Capitain Petzel,柏林,德国(2021);“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1);“Antibodies”,东京宫,巴黎,法国(2020);“Drawing 2020”,Gladstone画廊,纽约,美国(2020);“More, More, More”,油罐艺术中心,上海(2020);“Private Passions”,Karpidas收藏,达拉斯,美国(2020);“晴空紊流”,天线空间,上海(2018);“Noise! Frans Hals, Otherwise”,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哈莱姆,荷兰(2018);“Painting Now and Forever, Part III”,Greene Naftali画廊 X Matthew Marks画廊,纽约,美国(2018);“Ormai”,Balice Hertling画廊,巴黎,法国(2018);“Rijksakademie OPEN 2017”,Sarphatistraat 470,阿姆斯特丹,荷兰(2017);“Coiffeur”,弗里兹国际艺术博览会,伦敦,英国(2017);“杂毛连须公”,胶囊画廊,上海(2017);“深巷陷凹”,天线空间,上海(2017)等。

创意推荐
非遗版画「虹神虫龙」
¥ 34
非遗版画「大黑天神」
¥ 32
非遗版画「独脚五郎」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