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

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

活动时间:2025-07-16 至 2025-07-29

活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798中二街D09

谈及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我们会想到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 气势恢宏并具有史诗性的大风景。相比之下,张国龙的艺术开启了对东方哲学和宇宙精神的诠释,为表现主义艺术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提供了多维的阐释空间和具象的精神气魄。此次“轮转”主题展览,既是对基弗艺术精神的致敬,更是一场东方文化基因的觉醒宣言。

张国龙求学并定居德国20余年,异国文化的差异,激发了其对自身血脉与文化根性的追问,德国的理性精神与东方的圆融乃大滋养着其艺术的生发。方圆,弧线,三角以及多面体的硬边处理,挥洒淋漓的油料与媒介,全面呈现了其感性与理性的内在抗争与交融。他借助天圆地方的符号指涉;自然物中的土与水,风与气等物质媒介,完成了其对宇宙玄妙能量体悟的“物质化”过程的显现,亦即是其贯通艺术创作脉络始终的内核。

张国龙的艺术以中国传统文脉为轴线,历经40余年的创作实践和探索,使其作品承载着无限的精神质量:对生命源头的诘问,胸怀宇宙的气度,感知万物的灵敏,转译物化的精准,贯通其艺术创作的始终,并以个体生命体验进入对民族精神阐释的过程。对个体生命与宇宙玄妙的融通,促使其从最初对“五行”中“土”“金”的探究,进入对“水”的观照。亦即对水土同体,循环往复生命历程的回溯。

范晓楠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生命·涌动》 360cm x 1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年

《生命·孕育》 120cm x 1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2年

作品阐述:

《轮转》的系列作品,既有对大自然气韵的呈现,也有人生经历体验的感悟,更有精神层面的哲学意义。日升月落,四季更替中藏着时空的秘密;春水夏林 秋花 冬雪,花开花谢一载又一载,四季轮回记录着岁月的流转。

《四季轮转》750cmx46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5

《四季轮转》局部 460cm x 150cm 布面综合材料2025年

《生命·生长》No.3- 4 120cm x 80cm x 2 布面综合材料2024年

风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风生水起”多是用来形容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静水流深,心潮澎湃,用视觉的方式体现自然与生命的精神状态和情感理念。风生水起使得这个世界变得如此丰富多彩,也让辽阔的土地流转起来并且充满了活力和魅力。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对时间与空间不断变化的感觉,以丰富的色彩呈现人对自然万象的印象与感动。

《风声水起》750cm x 28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8年

《生命·激荡》 300cm x 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4年

《生命·舞动》300cm x 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4年

土地,是孕育生命的温床,辽阔的土地让生命充满无限的生机,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术中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理念,五行之间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转换,概括了世间万物的生长与流转规律。用艺术的方式来表对土地的热爱,以“土”为媒介去呈现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生命·丰富》No.1- 2 300cm x 200cm x 2

布面综合材料 2024年

《生命·初开》No.1- 4 120cm x 80cm x 4

布面综合材料2024年

《生命·成长》No.2 230cm x 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4年

艺术的“生命之树”象征着宇宙与生命的奥秘,体现着智慧传承和谐共生及重生的希望。“花团锦簇”的繁茂生长离不开周围环境的滋养与支持,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共生关系。以“花海”为媒,借“气韵”之势,集“意象”之体,再现“天人合一”的四季景象,呈现出社会和谐的风貌,体现在文化精神的内涵之中。

《花团锦簇》 690cm x 4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5年

《花团锦簇》局部450cm x 23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5年

《生机勃勃》No.1-5 230cmx150cmx5

布面综合材料 2020年

《生命·盛开》No.1- 3 80cm x 80cm x 3

布面综合材料 2025年

在《轮转》系列艺术的创作方面,作品采用了中国“大写意”的手法和德国“新表现主义”的方式相结合。艺术叙事手法采取“静·空·虚·灵”东方式的含蓄与控制,来对应“满·整·厚·实”西方式的张扬与激情。万物皆有灵,万事皆有因果,阴与阳,冷与暖,明与暗相互作用,让生命充满无限魅力,让空间充满了期待。

《生命·经历》 180cm x 12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4年

《四季·见证》230cm x 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5年

张国龙,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当代·艺术·材料·空间” 探索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积极推广者。

1992年至 1997 年在德国美茵茨大学自由艺术系,师从克劳斯·尤根 - 费申教授(Professor Klaus Jungen-Fischers) 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5 年起在中央美术 学院任教,建立“实验制造工作室”至今二十年。

四十年来张国龙的艺术风格,一直围绕着“艺术观念与材料语言”上的中西融合,藉由材料的物质属性抒发自己意欲谋求的文化意象,也在对综合材料的把握和运 用中构筑起自己作品的个性形态特征。

范晓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艺术理论研究者,策展人,清华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十五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主持,主要研究领域为美术理论、艺术评论、展览策划、当代艺术思潮和视觉文化研究。著有《景观社会的图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绘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血与肉的扭结:培根与英国当代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在核心刊物和报纸媒体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级项目和天津市重大项目多项,与国内外大型艺术机构合作,策划学术展览百余场,多年来作为学术主持为众多展览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