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聚陈 · 琪树千华”陈琪艺术作品展

海派艺术馆

活动时间:2023-06-10 至 2023-07-02

活动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536号

岁月不居,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没有人挡得住时间的流逝。不经意之间,陈琪来到上海已经二十五年。我不是画家,是“美飘”,常在美术界走动,有很多相知要好的画家朋友。由此和陈琪经常见面,每次都是那么匆匆见面匆匆再见。作为上海美术界实际的掌门人、当家人——各个协会都有主席、副主席,但实际一线工作都是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在操劳——他承担了难以想象的繁重的创作、展览的组织工作,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地为美协会员服务。而且,美术一繁荣,各种美术的群展、个展就多如满天繁星。他为人热情热心,凡画展有请必到,到必讲话、剪彩。虽然疲惫不堪,还要神采奕奕,还要滔滔不绝……我清晰地记得,2016 年3月16日下午3 时,老友陈家泠书法展在国际贵都大酒店开幕,他冒着大汗,气喘吁吁地赶到现场。此前,他赶到瑞金医院看望病危抢救的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晚上8时,贺先生离世现场,我又看到了他的身影,听他浑厚低沉的声音安慰着贺师母。真的难为了他。他其实是一个艺术家,是一个为了大家而奉献了自己的艺术家。他以他的生命的不懈投入,助推了上海美术的一个时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陈琪,是夹在21世纪上海美术发展史中的一枚书签。

陈琪好酒,而且能喝。本埠的画展常常下午开幕,晚上有宴会。杯觥交错之间,三杯两盏,彼此都很惬意,有微醺,有浓醉,不知人间今夕何年。而我们的友情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随着时间的发酵,越发的醇厚。当然,作为艺术家,他从来没有放下过手中的那支毛笔,我不时会邂逅他的精彩画作,在眼前惊鸿一瞥地掠过。再忙再累再没时间,他离不开一方宣纸,在笔墨纸砚之间,他才会像海滩边捡拾贝壳的孩子,为自己每一次偶遇的彩贝,欣喜若狂。他真的是喜欢艺术,艺术就是他的生命!

过往岁月,陈琪不时会关照我,什么时候为他写一篇评论。这当然是义不容辞的!而且我们太熟悉了。直到今年4月初的一天。我从上海的西南赶到上海的正北,来到陈琪的工作室,三江堂。当我踏进陈琪创造的那个瑰丽的艺术世界的时候,当数千件的绘画、书法、瓷艺,特别是一千三百件的彩墨写生,一一在我面前展开的时候,我是真正被震撼了。一时间,三江堂已经不复是画家的工作室,而就是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大自然万木葱茏的勃勃生机扑面而来,你甚至能听到鲜花绽放的声音,秋天金色的硕果饱满开裂的声音,看到毛泽东、柳亚子、沈钧儒、朱自清… 穿越厚重的历史向你走来… 面对陈琪的艺术世界,我像一个行走在艺术原野上的漂泊者。我困惑,这是我熟悉的画家陈琪吗?俄罗斯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论审美说,艺术就是“感觉到一个让熟悉的东西产生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眼前的陈琪就是我的审美对象,他作为艺术家之于我,其实就是一个活在审美关系中的“熟悉的陌生人”。

因为公职在身,长期来陈琪只是偶尔以画家的身份以画作示人。现在他以纯粹而独立的艺术家角色出现在我们面前。一定会让所有“熟悉”陈琪的朋友震撼而欣喜地看到,一个在当代海派绘画长卷里横空出世的有点陌生而杰出的艺术家。在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陈琪以数量巨大的作品营构了一个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艺术世界。首次结集《丹青聚陈 琪树千华》(以下简称“千华”),集中了他精心挑选的1200余件作品,从而使《千华》犹如一张陈琪艺术世界的地图,以集中而清晰的脉络,呈现了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丛山峻岭,平原丘陵,江河湖泊,乃至点缀其间的小花小草,从中看到他艺术跋涉留下的深深足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可以毫不夸张说,他是当代海派画坛的又一个具有标识性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