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狮語|《昨日的世界》 胡顺香个展

狮語画廊 2023-07-28

胡顺香 Hu Shunxiang

《昨日的世界 No.2》The World of Yesterday No.2,2023

木板油画 Oil on Wood Panel

180 x 150cm

loookloook

“让我们泰然若素,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莎士比亚

艺术家胡顺香最新个展《昨日的世界》已于2023年7月22日在位于上海武康路的狮語画廊正式开幕。在整栋画廊三层的空间中,展出艺术家七个系列共33件作品,较完整的呈现了艺术家近三年的新作。这是一个关于人存在本身所面临之困境的展览,一个关于失落、希望、恐惧、爱、死亡、绽放、自由、生命与生活的展览。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一直以来,胡顺香的作品从外在的形式上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气质,这也许源于她学习西画出身;但是她作品的内核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和哲思精神,探讨当今世界人类共通的很多问题。在艺术家的潜意识中,她对神秘主义的东西天生有一种亲近感。胡顺香的创作基本上围绕文本、故事、戏剧以及电影展开;形式上包括绘画、绘画装置、舞台剧等,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冲突性,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幕舞台剧。艺术家擅长使用不同媒介展开创作,在《昨日的世界》中,她既是艺术家,也是导演与编剧。

胡顺香 Hu Shunxiang

《昨日的世界 No.1》The World of Yesterday No.1,2023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80 x 150cm

从视觉层面来看,胡顺香的作品具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画面中出现的人,一般都是面目模糊的,因为艺术家不希望他/她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或者是特定的人,“我希望他/她可以是任何一个人,当你在代入的时候,他/她是具有共同性、具有普遍性的生命,而不是特殊性。”二是她作品的调子,整体上用色都是比较偏灰的。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比利时画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那或苍白、或诡异的色调。图伊曼斯的创作基于新闻图片中具有争议的、具体的某个人,再重新进行编码、创作出新的图像,呈现出时代的感觉;而胡顺香也在探索一个时代的群像,在这个层面上,胡顺香与图伊曼斯具有某种相通之处。

胡顺香是一位创作力充沛的艺术家。自2018年完成第一部完整的绘画装置《奥德赛.布莱恩》之后,2021年至2023年胡顺香又相继完成了《出走的娜拉》、《隐于书后》、《十日谈》、《玫瑰骑士》这几个独立的作品系列。本次展出的部分作品虽然涉及女性话题,但这并非一个女性主义的展览,因为它终极上探讨的是人活着的本身。

胡顺香 Hu Shunxiang

《出走的娜拉》The Departure of Nora,2022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100 x 100cm + 30 x 30cm + 28 x 30 x 19cm

呈现于画廊一层的作品相对更加关注女性话题,比如“出走的娜拉”;而“隐于书后”和“时时刻刻”,分别致敬了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与弗吉妮娅·伍尔芙(Virginia Woolf)——艺术家对于她们的命运感同身受,跨越这么长的历史时间,其实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二层的作品大部分则是2022年至2023年的新作,主要呈现了《九道门》、《十日谈》和《玫瑰骑士》三个重要系列,更专注一些人类共通的话题和终极议题。

《 出走的娜拉》作品细节 The Departure of Nora Detail

步入画廊一楼,《昨日的世界》与《出走的娜拉》两件作品相背而置。“对于每一个今日而言,都将成为昨日”。艺术家喜欢茨威格的小说《昨日的世界》(The World of Yesterday),“因为伤痛不会被轻易遗忘。疫情之前,我会想很多很远的事情,比如五年甚至十年以后。而疫情之后,我只会期待明天早上起来,我想好好活着。活好今天、活好每一天,我想去努力抓住生命中重要的时刻。”

胡顺香 Hu Shunxiang

《隐于书后》To Walk Invisible,2022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80 x 80 x 80cm(三角形布面油画)

38 x 38 x 38cm x 3 Pieces(装置)

40 x 40 x 148cm x 3 Pieces(装置含展台)

《隐于书后》与《时时刻刻》两个系列静默相对。《隐于书后》作品灵感来源于BBC为纪念英国女作家勃朗特三姐妹于2016年拍摄的电影,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勇气与才华。也是艺术家向勃朗特三姐妹致敬的作品。分为三个部分去呈现,第一层是空间阅读,艺术家把作品置于拱形门之内,代表了“古典精神和时代局限”; 第二层是三姐妹塑像,由三件肖像包围一件文字画框组成一个更大的三角形,代表了她们之间的稳定的关系。第三层则是通过对三姐妹作品的解读做成的三件绘画装置,也可以说是“三本立体书”,探讨了关于“希望,爱情以及平庸之美”。

《隐于书后》作品细节 To Walk Invisible Detail

三角形布面油画绘制的勃朗特三姐妹中间的倒三角,颇有象征意义:六个英文名字,其中红色的三个被划掉了。由于当时文坛对女性作者有天然的轻视,因此最初勃朗特三姐妹的写作是保密的;而且为了保护自己不会因女性的身份而被羞辱,她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中性化的笔名:夏洛特是科勒·贝尔,艾米莉是埃利斯·贝尔,安妮是阿克顿·贝尔,艺术家在画面中划掉的正是三姐妹写作时使用的笔名。勃朗特三姐妹生活的200多年前是女性受到歧视的年代,但她们因为对写作的热爱、勇敢地向出版社寄出自己的作品,值得钦佩。画面中被划掉的三个笔名——从昨日到今日,无论男性或女性,能用自己真实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上发声都并非易事。

胡顺香 Hu Shunxiang

《时时刻刻》The Hours,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117 x 109 x 22.5cm(展开)

《时时刻刻》是艺术家2023年最新完成的作品。关闭的木盒好像一座沉睡的教堂,打开它好似是三联祭坛画,又像是一顶皇冠。 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妮娅·伍尔芙,讲述了她在创作《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期间的故事。将弗吉妮娅·伍尔芙传记片段与美国20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两位女性精神生活交织在一起,描写了三位女性一天的生活,揭示了三位不同时代女性的心灵世界。三个女主角的生命,在不同的空间同时的进行。

胡顺香 Hu Shunxiang

《时时刻刻》The Hours,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117 x 54.5 x 22.5cm

《时时刻刻》灵感虽来自这部电影,但并非对电影的重现,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打开木盒,我们进入到五个平行空间。三角形顶部的空间采用了欧洲湿壁画的形式。画面中除了保留作家伍尔芙的原型外,“达维洛夫人”的形象则是由艺术家本人所取代。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会面临三位女主公的处境。在电影中,起初劳拉想要自杀,但当她能够直面死亡时,她便有了重新选择生活的勇气,但是出于时代的局限,她还无法走出来。左边的空间用艺术家的话来说是一个“异度空间”,不太像真实生活的空间。“它代表的是经过生活思考之后,我所渴望的一个能够自由去选择生活的独立意志。这是一个理想,即使很难达到。”

开幕现场 Opening View

“它已死,我选择生”(“向死而生”)(It was death,I choose life)——电影中劳拉说的这句话非常打动艺术家。胡顺香觉得“当你可以直面死亡的时候——这种死亡不一定是生理上的死亡、也许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叛变——在这之后你就可以选择一种新生,那个觉醒的瞬间就是属于你的时时刻刻。人生一定会迎来你的高光时刻,当你意识到转变时,你生命中的时时刻刻,都是你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在一楼展厅的深处,《呼吸集》缓缓展开,这是艺术家在2021年、用1个月时间完成的23件水彩作品,好像一部特殊历史时期艺术家的隐秘视觉日记。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loookloook

“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loookloook

胡顺香 Hu Shunxiang

《失明症》Blindness,2018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40 x 40cm

画廊的二楼共有三个空间,分别呈现了《九道门》、《十日谈》、和《玫瑰骑士》三个重要系列。而与不同系列的作品主题相呼应,三个空间的色调也选择由灰暗逐渐过渡到明亮。

跟随盘旋的楼梯走上二楼的第一个空间,深灰的墙面正中小小的《失明症》开启了昨日世界的大门。他/她,被白色的布覆盖着,你看不到他/她的表情,不知道他/她的身份。“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见。如果你能看见,就要仔细观察”。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进入到二楼第二个中灰色的空间,壁炉之中隐藏着绘画装置作品《九道门》(2021-2022)。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九这个数字,在东西方的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在担丁(Dante)的长诗《神曲》(The Divine Comedy)中,地狱共分为九层。中国古人则认为天有 九层,称为九重天或九霄;而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九九归一” 是万物之始,那么胡顺香 创作的“九道门”通往何处?升腾、坠落、跳脱?这组作品创作于疫情期间,草图始于2021年,艺术家从 2022 年正式开始创作直到 2023 年完成。《九道门》好像九个房间、人内心深处的九个房间。在这里,有新生、死亡、希望、家庭、亲密关系……艺术选择使用拱形门的形态,让人联想到西方的教堂,让作品具有了一种剧场感和仪式感;而 27 面镜面玻璃,又让这些空间消失了,看上去感觉 27 个空间连在一起,画面中都没有出口,宛如九个绝境。

《九道门》作品细节 Nine Gates Detail

在一种非正常的状态下,人性的状态和日常也是不同的——胡顺香觉得她“既是局外人,同时又是亲临者”。她敏锐地观察着发生的这一切:作为“局外人”, 她通过事件去观察她自己和别人在这种突发情况下的变化;同时作为“亲临者”,她也无可避免地跟所有人一起经历了这场事件和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你会发现人的命运不是独立的,突然间觉得与某个遥远的时代对应到了。你会发现,世界就是圆的,人性就是可以在某个时刻显露出早已被历史照见的部分。”这也让艺术家重新去思考艺术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艺术应该探讨的是一些非常永恒的东西,是作为人本身的一些永恒的东西。”

胡顺香 Hu Shunxiang

《十日谈》系列作品展示图 The Decameron Series Installation view

2022-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32.5 x 60.5cm

艺术家从 2022 年开始创作的“十日谈”由十件绘画装置作品构成。这十件作品,好像十个不同的房间,把彼此隔绝开,情绪上则是层层递进。十件作品十个故事,呈现了艺术家对于生 命、女性、男性、爱情、婚姻、生存、恐惧、孤独、死亡的感受与思考。

《十日谈》中有一些关于女性境遇的思考。比如《我也想要快乐呀》表达了女性妊娠期间的焦虑感以及对于生育的压力,画面中的女性把子宫卸到身体之外,一副如释重负的感觉。而《种子男友》则表达了传统观念里女性对于婚姻的焦虑,反映出社会对于女性的一种无形的压力。画面中的女性正在种植他的男友,她不停地在看表,显得很着急;而树枝上模糊的红色好像正在生长的神经或大脑。《挖小孩的女人》表现了重男轻女的社会对男女性别的不公平对待。 作品灵感源于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的《精怪故事集》(Angela Carter's Book of Fairy Tales)中,在这个童话故事中,有一个特别想要男婴的女人一直在地里挖小孩,她甚至挖到了地球的另一端。《誓言》其实探讨的是两性话题。画面中一对身着婚纱的夫妇面对面、无言站立着,在一个逼仄空无的房间之中——这是艺术家对于现代婚姻制度的反思。

胡顺香 Hu Shunxiang

《我也需要快乐呀》 I Also Need Happiness

2022-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60.5 x 32.5 x 16.5cm

《十日谈》中更多的作品,跳脱开了男女两性,在探讨作为一个人存在本身所面临的诸多困境。 比如《一个人的房间》呈现了现代人、无论男女对于孤独的恐惧。画面中的人在躲避鳄鱼— —其实这个房间里什么都没有,有的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恐惧,恐惧的是人本身。而《变形记》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现代人的孤独,也呈现了个体在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时对于 生存的焦虑,揭示了人存在的悲哀与荒诞的一面。《芭芭雅嘎》展示了一个模糊的女巫的形象。芭芭雅嘎(Baba Yaga)是古俄罗斯传说里的巫婆,据称她专吃小孩,在人们的心目中, 是个充满邪恶、神秘的角色。但是在《吃人女巫芭芭雅嘎》这个故事里,芭芭雅嘎只是一个身居森林深处的寂寞老妇人,心中渴望成为一个慈蔼的奶奶,有一个孙子陪伴在身旁。这种反差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只是我们并未去深思。就好像芭芭雅嘎,虽然长相丑陋,被人们认为邪恶、恐怖,但其实她有着善良的愿望,希望能够去保护保护妇女、儿童以及弱小的人。看上去的未必是真实的,而我们又如何去尽量抵达真实?

胡顺香 Hu Shunxiang

《一个人的房间》 A Room for One

2022-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60.5 x 32.5 x 16.5cm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作品《标本鸟》的创作灵感源自著名意大利剧作家路伊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的同名小说。小说中两兄弟的家族带有遗传病史,家族中的人一般活不到 60 岁。为了打破这个家族的诅咒,两兄弟相互照顾,几十年不出家门、不谈恋爱也不社交。但当他们临近 60 岁之时,弟弟突然决定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哥哥说“你可能会死”,于是哥哥继续呆在房间里; 而弟弟在去世前的最后几年里活的很幸福。反转的是,哥哥在 60 岁时自杀了,用极端的方式突破了家族的诅咒。这个反转的结尾击中了艺术家,胡顺香觉得,哥哥是用自杀在挑衅、 在对抗自己一个所谓既定的命运。“看上去哥哥的前半生顺从了命运,但最终还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命的权利和时间由他来决定。这很反讽,这是一种反叛,是一个高潮,我突然有点敬重他。”

胡顺香 Hu Shunxiang

《标本鸟》 Specimen of the Bird

2022-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60.5 x 32.5 x 16.5cm

《艺术家之死》表达了艺术家对于自身创作的间接性恐惧,以及随时准备干掉“自己”的勇气。而《最冷的冬天》是胡顺香《十日谈》系列中最特别的一件作品,它没有源自文本或戏剧,而源自艺术家在疫情期间的亲历。对于很多人来说,2022年12月,可能是我们度过的最寒冷的一个冬天。艺术家在12月感染,我和我的家人以及很多朋友也都是12月第一次感染。 作品灵感源于艺术家的英文老师:她也是在2022年 12 月、在分娩前10天感染了新冠病毒, 婴儿在隔离期间出生。画面中,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婴儿,坐在舞台之上,脚下是皑皑白雪。 看着《最冷的冬天》,不知为何让我联想到位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中、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雕塑作品《圣母怜子》(Pietà)。一生与一死,一生一刹那。

胡顺香 Hu Shunxiang

《最冷的冬天》 The Coldest Winter

2022-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60.5 x 32.5 x 16.5cm

loookloook

“自由地做你和我,无论是玫瑰亦或骑士”

loookloook

进入到二层的最后一个空间,色调忽然亮了起来,这里呈现的是艺术家的最新系列《玫瑰骑士》(2022-2023),由六张油画以及与油画相对应的七张由艺术家虚构的黑胶唱片共同组成。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于大法官金斯伯格 (Ruth Bader Ginsburg)。金斯伯格是美国联邦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第一位进入到美国联邦法院九位大法官的女性。她一生致力于男女平权运动,因感染新冠病毒于2020年9月去世。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作品名称《玫瑰骑士》的灵感来自于金斯伯格生前最喜欢的歌剧《玫瑰骑士》(The Knight of the Rose),由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创作于1909年。“《玫瑰骑士》看上去代表的是男女两种性别,玫瑰与骑士,但其实它是同一个人身上具有的雌雄同体的性格。”艺术家非常欣赏金斯伯格身上浪漫的骑士精神;同时也欣赏她在维权和法律面前刚硬直率的态度。作品数量的“七”来源于金斯伯格出庭时所佩戴的持有七种不同异见和态度的假领——这是金斯伯格表明女性身份、传递立场的无声媒介。在这组作品里艺术家通过七组虚拟的唱片表达了自己的七种人生态度,和金斯伯格形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

胡顺香 Hu Shunxiang

《玫瑰骑士》系列 - 我有一个故事&异议

The Knight of the Rose Series - I Have a Story & Objection

2022-2023

综合材料 Mixed Media

100 x 80cm + 30.5 x 30.5cm + 32.7 x 32.2 x 1.4cm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曾说,金斯伯格“是正义的灯塔”。从开创性的种族平等到性别平权,金斯伯格都是先导者。无论是争取女性堕胎权,推动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为少数族裔争取合法权益……金斯伯格都是一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法学家,一位在历史中值得被永远记住的性别平权运动者。金斯伯格一生坚信男女平等,并为之奋斗终身。她想要创造一个男人和女人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并肩合作、真正平等的、自由的世界,一个新世界。金斯伯格最打动胡顺香的是“从她的生命历程中,我看到了人本身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创作《玫瑰骑士》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这些作品以一个个隐秘的故事徐徐展开,涉及男女两性、人之存在本身以及在后疫情时代、在全球共同经历过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之后艺术家的个人思考。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最重要的是表达”,对于胡顺香来说,“我的作品与我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创作的过程是连接我的生活和艺术的脐带,创作对我而言不是目的,而是思考生活的一种方式。”艺术、宗教、哲学都是很形而上的,看似无用——但每一次当人类经历精神危机与心理危机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走进艺术、宗教或哲学来找寻疗愈或救赎。走过“昨日的世界”,“让我们泰然若素,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

展览现场 Installation View

loookloook

关于艺术家 | About the Artist

胡顺香 Hu Shunxiang

胡顺香,1988年出生于山东,2011年获得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成都。

胡顺香作品中的古典主义气质源于她她学习西画出身的背景。在艺术家的潜意识中,她对神秘主义的事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她的创作基本围绕文本、故事展开,并擅长使用不同媒介展开创作,形式上包括绘画、绘画装置、舞台剧等。在这些创作中,她既是艺术家,也是自身作品的导演与编剧,她的绘画作品常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隐秘的故事性。胡顺香既关注女性话题,也关注跨越性别的、人本身的存在,作品内核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和哲思精神。

胡顺香于2019年获得ARTCLOUD 2019中国SAP艺术大奖,2013年大瑭“传家”中国新锐艺术家“年度新人奖”,并参与北京长城公社N.A.I.C PROJECT x ARTDEPOT第二季青年艺术家驻地项目。她也多次受邀参加跨界合作项目,如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博览会,2020“上海国际广告奖”评委证书设计等。她的作品曾参展于广东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洛杉矶艺术博览会、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海ART021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博览会等,她也曾并受邀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

loookloook

关于策展人 | About the Curator

宁文 Ning Wen

宁文,知美术馆学术总监、“消失的展览”策展人,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曾参与国内多家私人美术馆的建构与国际推广:包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泰康人寿艺术品收藏部/泰康空间、CHAO艺术中心。

她同时也是FT中文网、 ARTFORUM中文网、《艺术新闻/中文版》(TANC)、卷宗 Wallpaper、《典藏》(台湾)、《望 NOBLELESS》 等媒体特邀作者。宁文曾担任2018年成都·蓬皮杜:“全球都市”国际艺术双年展(Cosmopolis #1.5: Enlarged Intelligence)宣传总监,现任知美术馆学术总监。

相关资讯
梅雨天的浪漫,这些艺术家都懂
2023-07-24
反精致主义设计师 Félicité Landrivon(一)
2023-07-24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 参展艺术家·俸正杰
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