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朴素而抒情的邀约
来自我们两周年来的心愿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
是否可以建一个让心灵栖居的地方。
頌,亦风亦雅,
是来自诗经中的庙堂之音。
頌,亦歌亦舞,
是去向自己想去的方向。
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
于11月2日
頌艺术中心两周年大展,
由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出品,
鲍栋策展,呈现14位艺术家大展
——《素歌》Song of Soul
春去秋来时光荏苒,頌艺术中心已经成立两年了,在这一条不断前进的艺术之路上,我们真诚热忱地工作,持续投入付出、不急功近利,坚持长期主义,把每张答卷、每个展览做好。回首2022年底的开馆大展,仿佛只是昨天,我们以此为起点,向所有人开启了一扇深邃宁静、通往心灵的东方美学之门。
「頌艺术中心」创办之初,创始人苏芒就潜心研究,从中国传统智慧中汲取灵感。“頌”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风雅颂”的《颂》为灵感,而《礼记·乐记》是这样说的:“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以“颂”为名,承继过往,致敬传统,以“颂”为声,率性而歌,坚定前行。
《颂》是一首素歌,一种朴素、规范、庄严的抒情性;一种把情感作为艺术表达主题的久远传统;也意味着一种简朴、节制的风格。Song of Soul,是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灵魂之歌,是现代与传统的并置,是全球与本土的融通。
此次我们将于11月2日隆重推出两周年大展命名为《素歌》,展览由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女士担任出品人,著名策展人鲍栋担纲策划,诚挚邀请卞青、蔡磊、陈琦、陈彧君、蒋志、梁绍基、骆丹、彭薇、王燮达、徐累、许静、杨凯、于海龙、余友涵共14位重磅艺术家,力图呈现出崭新的东方当代艺术线索,共筑东方美学殿堂。以《素歌》为主题既关乎本心、本源、本体,也意味着本土。它就像是一本东方美学发展的历史书,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中的东方性脉络。頌艺术中心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籍此重磅大展,致敬艺术家、致敬中国当代艺术、致敬东方美学。
文/鲍栋
素歌的原义是指欧洲中世纪宗教音乐中的格里高利圣咏,单声部、无伴奏,朴素并有着相对严格的形式规范。这种朴素、严谨的方法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西方音乐史,为后来丰富的西方音乐奠定了核心与基础,和声学、对位法都是由此发展出来。在中文语境中,Plainsong在被翻译为“素歌”,既点明了其不加修饰的风格特性,亦暗示了其方式上的根本性与源头上的历史性。
余友涵《无限》布上丙烯画,105×134×3.4cm,2012
值得注意的是,素歌(Plainsong)并不是一种民间音乐,而是庙堂之音,它是由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钦定。换句话说,对应于中国的古代传统,素歌不是风、雅,而是《颂》,在这个意义上,素歌不仅朴素、根本,并且庄严、肃穆。但是作为声乐,素歌又不可避免地饱含人性的情感,即使是宗教情愫,也依然是由人心所发,所以,素歌说到底是一种朴素、规范、庄严的抒情性。
徐累《兴会》亚克力、金属材料、电动轨道,266×350×58cm,2022
把“素歌”作为一个展览主题,首先即是为了去锚定一种内在的艺术驱动力,一种把情感作为艺术表达主题的久远传统——甚至是最久远的传统。其次,“素歌”也意味着一种简朴、节制的风格,与由一生多的艺术方法。与其说这是一种风格,还不如说是一种气质,一种与世界及他人相处的状态,背后是一种客体性哲学。因此,最终“素歌”也落实到了媒介与材料上,成为一种艺术语言的本体论诉求。
梁绍基《残山水》蚕丝、蚕茧,325×130cm,2020
不管是西方教堂中的素歌,还是中国庙堂之颂,都是合唱,它始终是集体的,背后是我们的集体文化及心理原型,也就是说,素歌不仅关乎本心、本源、本体,也意味着本土。我们把展览主题“素歌”的回返英译为Song of Soul,所强调的正是这种这种既深层亦超越的形而上性。
鲍栋(Bao Dong),1979年生于安徽,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办人及艺术总监,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苏芒(Su Mang),「頌」艺术中心创始人,优秀的杂志出版人和媒体企业家/慈善家。她创办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时尚芭莎》,打造中国最顶级慈善活动「芭莎明星慈善夜」;曾任时尚集团总裁,带领公司成为中国传媒出版界翘楚。她亦在2010年开始涉足艺术领域,创办的《芭莎艺术》杂志,倡导让艺术成为时尚,让艺术创造价值,成功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发展。2017年,她作为总策划在今日美术馆策展了「破界/150周年BAZAAR时尚艺术大展」,为艺术时尚多媒体展览开创先河。2022年创办「頌」艺术中心,是她理想的延续。她将和我们年轻的国际化专业团队一起,为798艺术区增添新的色彩和想象空间,和艺术界、学术界更多专家联手,集结更多强大的资源和媒体经验,助力艺术之梦,打造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