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东坡 • 《浣溪沙》
王象普《群芳谱·茶谱小序》中言: 茶,兴于唐,盛于宋,始为世重矣。可见在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之下,茶文化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与推广,无论是官员、乡绅,还是士人、农民、商人,皆以饮茶为乐。
这不禁令人好奇
宋朝饮茶到底 “乐” 在哪儿呢,
品茶又有哪些 “趣事” ?
那时的茶具长什么样?
那就让我们点开宋人的朋友圈,
去一探究竟吧!
瓦舍勾栏中的茶坊,是宋代市井生活中的一道重要景观。据记载,北宋年间的汴京闹市之中处处有茶坊,“约十余里,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茶坊也称为茶肆、茶楼、茶铺等,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休闲的公共娱乐场所。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的茶坊 故宫博物院 藏
清明上河图中也绘有不少茶坊,图中的茶坊里摆满了桌椅板凳,茶香四溢,茶人们摆弄着茶具,倒茶、品茶,他们从茶汤中品味出茶的浓淡,从茶香中品味出茶的香气,品味出茶叶的品种和产地……茶客聚集于“茶坊”不仅能够满足解渴、休憩的需要,同时还可获得精神娱乐。
茶坊老板会招来说唱艺人、弹奏舞女等进场表演,揽客的同时也为品茶增添一丝趣味;有的茶坊甚至营建了仙洞和仙桥,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品茶环境犹如仙境一般,让茶客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悠游自然的闲趣生活。
在宋朝,文人爱好“以茶会友”,他们吟茶入诗,以茶入画。在日常集会中还常以“茶”作为活动的主题,点茶、斗茶风气渐长,饮茶已上升成为风雅清趣的精神享受。
有这样一件趣事,李清照曾在《金石录后序》中描写与其丈夫赵明诚“以茶作赌”的生活场景:每次吃完饭,她便和丈夫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互相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会举杯大笑,以至于经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虽然没喝到茶,但乐在其中。这般品茶逗乐,美哉,快哉!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而起。”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茶饮技艺,称得上是精妙非常。点茶在唐代便已经出现,但唐人更偏爱可以放入各种香料的煎茶。到了宋代,人们则更喜欢滋味纯正的点茶,他们将“末茶点饮”分为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五个步骤,也就是先将茶饼炙烤、碾成末后,放入茶盏进行调膏,以沸水点注调出茶沫的冲茶方法。
刘松年的《撵茶图》就生动描绘了宋代文人小型雅集品茗作画的场景。画面中呈现的便是点茶法。画面左侧展现了侍者备茶的过程,一人跨坐矮几,手推茶磨撵茶,另一人则立于桌边,左手持茶盏,右手执茶瓶,正在点茶。茶桌上还清晰刻画了茶筅、青瓷茶盏、玳瑁茶末盒等茶器。
南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通过这样的画面,不难发现宋代文人这种平淡素雅又不失精致的生活风尚也体现在茶器之上,釉色追求淡雅纯净,装饰朴厚无华。茶学家陆羽认为茶碗之釉色以青瓷为上,有中庸和谐之美。
茶盏是古人生活中常用一种饮茶用的小杯,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
人们自古与茶为友,以花为伴。在宋代,仿照自然界中花瓣形态的花口盏愈发流行,将实用、美观以及精妙的工艺结合,完美地阐释宋式美学。在感受茶之恬静的同时,亦有花之优雅。
此件茶盏为六曲荷口,口沿釉色较浅,深腹,圈足露胎,呈灰白色。盏外壁刻四层仰莲瓣纹,如浅浮雕状凸起,清雅灵动,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内壁近口沿处饰缠枝纹一周,内底则刻划菊花,线条流畅,极具观赏性。此盏亦体现出耀州窑瓷器线条犀利、纹饰丰富的特点。
耀州窑 淡青釉刻花莲瓣纹盏 美博典藏馆 藏
谈到宋代茶盏,还有一种不得不提的形制,那便是斗笠盏。斗笠盏的口径及盏壁的倾斜度较大,不仅利于饮茶,在品评时也更容易观察茶色。《撵茶图》中侍者左手所持的便是形似斗笠的茶盏。
左手持茶盏,右手持执壶
《撵茶图》局部
耀州窑 青黄釉刻花鸽纹盏 美博典藏馆 藏
此件青黄釉刻花鸽纹盏呈斗笠状,敞口,浅腹,斜直壁,圈足。通体釉色呈青黄色,釉层均匀,盏内底刻划一鸽子,口衔枝叶,外壁饰莲瓣纹。这种内敛而又质朴的造型设计以及自然舒心的釉色,也是宋代文人们喜爱且常用的茶盏款式。
宋人在点茶时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器具,那就是执壶,又可称汤瓶。它既可用作点茶时盛沸水的茶瓶,又可用于斟酒。
此件青釉执壶唇口,长颈,筒形腹,肩一侧置弯曲长流,另一侧置扁圆柱形柄。颈部饰三道双弦纹,腹部刻牡丹纹饰,其采用的是耀州窑典型的刻花工艺,线条直观流畅,极富有层次感。
耀州窑 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 美博典藏馆 藏
存储茶叶也是饮茶的关键环节,那么宋代是如何储存茶叶的呢?通常分为两种方式:对团饼茶而言,用箬叶包裹后,缠以棉麻丝带进行储存。而散茶则是选用陶瓷的茶瓶、茶罐等器具贮藏。
耀州窑 青瓷小罐 美博典藏馆 藏
此件青瓷小罐,造型质朴,附伞形盖,盖顶置钮。罐直口,短颈,腹圆鼓,至胫部微收,底部内凹成圈足。罐身光素无纹饰,呈开片状釉面。罐通体施青釉,釉层薄而透明,釉色匀净淡美。
在宋代,茶既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的茶,也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到了民间,大家喜欢“就地斗茶”,不管是在街市、门庭亦或是茶馆,只要有兴致,便会立马斗上一斗——斗茶是一种以点茶的方式进行评茶及比试茶艺技能的竞赛活动。
南宋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南宋 刘松年 《茗园赌市图》局部
在感受了《撵茶图》中文人茶事的风雅清趣后,且看这幅《茗园赌市图》,将宋代街头民间斗茶的景象描绘的淋漓精致,重现了宋朝的烟火趣味。
那么,他们是如何评判胜负的呢?
大多分为两重标准:一比茶汤表面的色泽与均匀度,汤花越白越厚越好;二比汤花与盏内壁相接处出现水痕的快慢,谁先出水痕便是输了,如果茶末碾得足够细腻,击拂手法恰到好处,茶汤就会“着盏无水痕”。比赛规则通常是三局二胜制,第二条准则尤为重要。
宋代斗茶的标准不仅推动了茶叶的品质,也影响了宋代茶具的制作。宋人斗茶以茶色纯白为上,然黑釉茶盏最能衬托,还能够在斗茶中更直观地看到水痕界限。故而吉州窑所产的黑釉茶盏也成为民间点茶、斗茶场上的常用器物。
在本次典藏馆的“瓦舍勾栏出玉瓷——宋代三州窑瓷器展”中便可一睹宋代吉州窑茶器“真颜”。
吉州窑 玳瑁斑兔毫盏 美博典藏馆 藏
吉州窑 玳瑁斑兔毫盏(顶部) 美博典藏馆 藏
这件玳瑁斑兔毫盏敞口,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足底无釉。盏外壁饰点彩玳瑁斑,内壁口沿处呈铜黄色,其下渐呈蓝白相间状釉彩,有丝状结晶,形似兔毫。兔毫细密毫短,稀疏隐现。其纹理纤细,过渡自然,静逸脱俗。内外壁釉色相得益彰,形成视觉的反差,值得赏鉴。
吉州窑 玳瑁斑盏 美博典藏馆 藏
上面这件茶盏釉面布满玳瑁斑,足底无釉。内壁近口沿处有弦纹一周,即注水线,当茶水倾入茶盏时,可以起到“止水”的功能,防止滚烫的茶水溢出杯外。实用的同时又极具美感,这就是古人所追求的赏用皆宜吧。
我们常说器可载道,器物背后总会蕴藏着那个时代的美学。宋代茶器虽崇尚极简之美,但烧制的工艺非常多元,装饰技法更加多样,有豪放洒脱的釉彩装饰,有缠枝牡丹这样的吉祥纹饰,这些都传达出人们对生活的真挚热爱。